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关于杨秀清“逼封万岁”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不可能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2.
刘扬 《百科知识》2013,(14):14-15
全州屠城是太平天国运动史上第一次被记录的屠城事件。更多发掘的史料中不乏太平军部队作为一支农民起义军,在所到之处进行烧杀掠夺甚至是不惜屠城的记载。《粤氛纪事》主要记载了太平天国与清廷之间的军事斗争,大部分记载均足以补官书之阙、纠史乘之失。《粤氛纪事》上记载:全州屠城后,检查积尸千三百余具,另焚毙者未计。再来看简又文的《全州血史》:"城既破,胜军纵火焚烧,下令屠城,无论官民兵  相似文献   
3.
杨秀清一生与太平天国运动密切相关。由于受到小农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犯下的一些错误不仅引来杀身之祸,并且动摇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导致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落。但他戎马一生,其出色的政治和军事领导才能仍值得人肯定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1856年“天京事变”前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表现为杨秀清的僭主政治。杨秀清僭主政治肇始于1848年杨秀清、萧朝贵借天父天兄下凡染指拜上帝会最高权力。杨秀清实现其僭主政治,依靠的是他代天父下凡传言的权力,以及他本人超凡的领袖素质。然而杨秀清僭主政治始终埋藏着深刻的危机隐患,最终被颠覆于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遗憾地用这种最不明智、代价最惨重的方式解决了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问题,实现了由二元化结构向一元化结构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对天京变乱责任问题的辩证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856年9月的天京变乱,谁应负其主要责任,目前史学界说法不一。文学界普遍认为杨秀清逼封万岁,首先激化与洪秀全的矛盾,应承担天京变乱的主要责任,论文对此提出质疑。杨秀清的逼封虽然成为天京变乱的导火线,但在此之后的变乱过程中,他处于被动地位,成为受害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应对变乱承担主要责任。洪秀全自始至终控制着变乱事态的发展,使变乱按其计划进行,成为变乱的获胜者和最大受益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洪秀全应承担天京变乱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刘晨 《湖北档案》2012,(10):28-30
萧朝贵,太平天国的奠基人之一、前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官拜前军主将、西王,封"八千岁",对他的研究一直是太平天国人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他早期战死,留下的史料较少且跨度大、分散广、查找困难。但目前仍有不少史料尚未得到充分研读,已有的重要史料仍然不可忽视。一、清朝官方档案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百科》2012,(32):18-22
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曾经鼓舞了多少热血的年轻人。然而将军毕竟是少数的,"想"并不等于"能"。可是哪怕最终发现的确"不能","想一想"也是必须的。拥有崇高理想的人占尽了理论优势,而甘心平凡的人似乎就低人一等。如果我们依着时间的轨迹往前比照,会发现如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提法没以前多了,说得更多的是"幸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论坛》2005,(1S):15-17
由河南省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董壮龙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研究型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FIB011337),其主要研究成员为杨秀清、韩虹、王晓钰、郭俊胜、茹茜、刘冰、魏正妍、王顺梅、苏新梅、粱宇、王建兴、刘清玲等,经过专家组通讯评审,特将成果做如下公告:  相似文献   
9.
有关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逼封万岁”说法的直接根据并不充分。杨秀清向洪秀全“逼封万岁”的情节不合情理。相反是洪秀全炮制了扬秀清“逼封万岁”的政治谣言,策划了对杨秀清的政治谋杀。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自责     
曾国藩曾在给其九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他的九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而洪秀全、杨秀清内讧愈演愈烈,在这关键时刻,曾国荃却灰心懒散,"意趣不在此,兴味索然",有见异思迁之意。看到九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曾国藩给他写了一封信,特别谈到了自己曾多次坐犯无恒的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