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485篇
科学研究   521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214篇
综合类   200篇
文化理论   41篇
信息传播   59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84篇
  2009年   555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为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顾城,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在海内外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顾城的死更成为当时海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离世的必然、生存的毁灭、死亡的情结三个方面来剖析顾城的死因。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是在两汉时期,其代表作是两汉的乐府诗,而“叙事情结”正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中国古代叙事诗“失语”的关键就在“叙事情结”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读书     
《中国新闻周刊》2004,(28):68-68
  相似文献   
4.
虚无抑或陌生?——勒维纳斯死亡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死亡就是虚无,只不过虚无被包含在了存在之中.勒维纳斯认为,这种做法会导致一种毁灭他人的倾向.为了使他者不受我的侵害,死亡必须被看成陌生,从而赋予死亡以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从表层看,阿Q以其低级孤独与未庄社会产生着隔膜,导致其自卑情结。从深层看,其多种不可调和的心灵冲突又导致其人格系统的崩溃。  相似文献   
6.
郑思肖是中国学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的《心史》虽是“古今所未有”的奇书,但又有真实性.是磅礴着浩然之气的心灵史。它和郑氏其他作品一起,真实地反映了南宋王朝日趋覆亡的现实悲剧和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赞颂了以天祥为代表的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反复表达了郑氏“一统正乾坤”的热切意愿和“终身只宋民”的坚定决心.达到了“篇篇字字皆盟誓”的程度。从《心史》的接受史看,直到20世纪初,它还在发挥着“起国家之衰”的振奋人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静 《图书馆论坛》2006,26(1):207-208
1992年盛夏,四川大学图书情报学系毕业的我,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怀揣无数梦想和期待,与那个时代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享受着国家给予天之骄子分配固定工作的优越待遇,来到了四川建材学院。不曾想那时迈出的这一步,让我一呆就是13年,我的命运与图书馆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成长与成熟的温床滋生出一段段剪不断、理还乱,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8.
一个打工仔经艰辛创业成为叱咤商场、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他满身是血的尸体却出现在2006年4月11日中午1时35分的南方航空公司CZ6403航班B-2316号沈阳至昆明经重庆的万米高空的飞机三舱左侧L4卫生间里!  相似文献   
9.
温润生活     
我看法国经典自然纪录片<微观世界>,两只被阳光照射得晶莹剔透、洁净无瑕的蜗牛相亲相爱,难舍难分,那一刻我极其感动,有爱、有幸福、有陶醉、有偎依的温暖、有生命的圆满存在,时间也会缓慢下来,而不是变成催迫的鞭子,生命的短暂又算得了什么呢?应有的快乐,我已享有过,繁华过后,我在返璞归真中自由自在,藐视死亡和喧嚣的沸腾--我从蜗牛"波澜不惊"的沉默中读出这种"生活宣言."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死亡并进行中老年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曾被人们关注过的话题,本文将死亡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针对中老年人的情况展开讨论,提出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死亡意识、并科学地了解死亡过程,进而积极主动地对待死亡选择,直至乐观地面对死亡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