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60篇
科学研究   5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吐蕊,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猫了一个冬季的人们脱下厚厚的棉衣,换上了已叠放数月之久的春装,踏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嫩草亲近大自然,呼吸略微带有泥土气息的新鲜空气,使人心情焕然一新,不禁赞叹“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春色美景。按捺不住的钓鱼人更是摩拳擦掌、轻拭鱼竿浮漂,仔收拾、细查验钩坠饵渔具包等钓鱼用品。  相似文献   
2.
拍照     
校园里,到处是青翠的草,是高大的树,是美丽的花,是清凉的水……吸吸鼻子,空气中飘溢着淡淡的泥土和青草的气息,给人一种很轻松、自在的感觉,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3.
刘铁芳 《中国教师》2008,(21):62-64
<正>"在学兄的挈领襄助下,我越过悠长的甬道,来到古朴静穆的教学楼前。记忆中,教室到处充斥着单调无聊的装饰:政治说教、道德规范、学业鞭策……而当我轻步迈进通师教室时,顿觉豁然开朗:遒劲俊逸的书法、挥洒淋漓的国画、别致优雅的壁挂、美仑美奂的板报……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弥漫着现代学子  相似文献   
4.
周志懿  张姝 《传媒》2006,(9):24-25
素有广告鬼才之称的叶茂中,在目前的中国广告界,应属当之无愧的大佬.通过早期的<广告人手记>、<三木丛书>,彼时的叶茂中就已经成为许多大专院校广告专业学生心中的广告"教父".风雨十载,如今的叶茂中无论从策划的案例积累还是自己企业的发展上,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策划给他带来了名声与口碑,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一些心境的变化.8月26日,北京财富中心顶层,在叶充满艺术气息的办公室里,记者走近了这位传播奇人.  相似文献   
5.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1月11日-12日的全省档案工作会议给全省档案人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吕高排 《军事记者》2006,(12):35-36
阳光是无私的,她给人们带来永恒的温暖;英雄是无畏的,他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壮美和伟大。作为采访先进典型华益慰的新闻工作者,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自己被一股暖流包围,被一股正气笼罩,被一股真情洗礼。这种感觉,华益慰主任曾经一次次带给别人,又由这些人的诉说和回忆一次次地传递给我们。现在,我要把自己的感受给更多的人分享。我不知道两年前做过结肠癌和肝癌手术、腿关节又出了问题的老太太刘菊荣找到我费了多大的周折,当她挤了1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被老伴和女儿架到我面前时,她已经挪不动步子,浑身被汗水浸透。但她说,讲华主任的事,我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农村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题范围。  相似文献   
8.
读评价报纸,总爱说什么什么气息“扑面而来”,其实,人们感受到的这种气息,就是我们说的风。风是读对媒体感受到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也是媒体自身形象的展示。说窄一点,它是字的风格,理解的广义一些,那就应该是化和风气。  相似文献   
9.
神奇的春雨     
清晨,几声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多神奇的春雨呀!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又把万物洗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1.梭罗的经历富于传奇色彩,无论是他来到瓦尔登湖畔的林野离群索居,还是他离开这里返回市镇,都有着一种价值追求和生命气息。阅读《神的一滴》可以结合梭罗的经历进入课文,课文学习结束之后也可以再次走进梭罗的生活,体会他率性的离开。2.瓦尔登湖为什么被称为"神的一滴"?相关的探讨可以串起整个节选。3.作为译文,第5段的翻译因为生硬而费解,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