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摭记曾主持陕西文博工作30余年的武伯纶先生(1902-1991)往事,武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为陕西文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3.
穿越回宋朝     
<正>前不久,有杂志发问卷:"如果你能穿越,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我想了一下随即填上——宋朝。为什么是宋代呢?那不是一个老打败仗、老出投降派、老没出息的朝代吗?连钱穆老先生都说":汉唐宋明清5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其实我想说的是,强大就值得向往  相似文献   
4.
汉唐间户籍档案在形制、编制时间及程序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户籍档案存在大量不实问题,各朝政府为整治这些问题,采取了土断、检籍、貌阅与输籍法等多种措施。在国家的大力整顿下,隋唐时,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日臻完善系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化高昌     
顾柄枢 《寻根》2005,(1):133-135
无数的事实证明,民族的冲突就是文化的冲突,民族的融和就是文化的融和。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和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具有不同的特色。董仲舒需要整合百家之学,而韩愈面对三教合流的历史趋势;董仲舒主张尊孔,韩愈提倡尊孟;董仲舒侧重于立道,而韩愈侧重道统的弘传;董仲舒重视天人关系,韩愈关注心性问题;董仲舒对汉代经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韩愈与宋代理学亦有内在的思想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汉、唐儒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域作为一种重要的区域,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系统,故而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研究,势必具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可称之为历史地理研究的范式。近年来,王守春、朱士光、王尚义等学者一再倡导开展流域历史地理学研究,正是基于以流域为单元的历史地理研究可以打破传统研究的窠臼,这无疑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值得肯定的新思维。然而目前这方面的成果并不太多。淮河流域地跨鄂豫皖苏鲁五省40多个地级市,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在宋代黄河夺淮之前,淮河流域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享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然而黄河夺淮给该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直到今天这里经济社会发展仍相对落后。摸清淮河流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原因及规律,探明流域内部发展的统一性和地域差异性,可为现代淮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毫无疑问,淮河流域历史地理研究意义重大,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学术领地。  相似文献   
8.
探讨姓氏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是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发家于西晋时的武威阴氏,凭借武力知名于天下,五胡十六国时期更是频频亮相于政治文化舞台,在当时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追溯武威阴氏渊源,考证其历史人物及作为,总结其家族特征和社会影响,考述了两晋南北朝以及汉唐时期的武威阴氏。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十分关注国之兴亡,汉唐之际的政治家和史学家的相关论述更具有独到之处,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籍要目及其分类情况入手 ,试图探讨汉魏以来各种史书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 ,概括性地论述了唐宋以来有关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情况 ,用以说明地方文献整理的特殊难度 ;就地方文献的资料汇编、文献综论及专题研究等方面 ,提出了若干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