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国内“英语热”忧心忡忡者,对国外现在的“汉语热”定会心感宽慰,殊不知二者也正相反相成。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经济迅猛发展——“英语热”是其重要条件或曰结果,就不会有现在国外的“汉语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汉语教育出现了外热内冷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而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的大好形势下,作为我们的母语,国人的汉语水平却  相似文献   
3.
对"对外汉语"本科教育设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催生的"汉语热",引发许多高校竞相开设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因为对专业设置管理不当和教学条件的限期,大部分"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环节带有一些天然缺陷,使得"对外汉语"本科生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对外汉语本科教育处于两难境地.修改完善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减缩招生规模,保障本科专业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使汉语国际推广计划中的师资培养得以健康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桂杰 《成才之路》2011,(5):98-I0015
“网民在用汉语、汉字这把尺子丈量社会,丈量世界。”1月5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汉语盘点2010”活动揭晓现场这样说。2010年,经过网民推荐和投票,“涨”“给力”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第一。  相似文献   
5.
王慧 《教师》2011,(19):126-126
随着“汉语热”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持续升温,国家汉办从各地招募志愿者,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到国外教授汉语。2009年国家汉办向泰国选派一千多名志愿者,分配在泰国的大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进行着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6.
缪素华 《教师》2015,(3):10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语热现象;理解汉语热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唱歌、游戏、街头采访、数据展示等活动呈现世界汉语热现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汉语热兴起的原因和背景;通过现场翻译、现场教学等活动探究汉语言背后的文化魅力,引出对外汉语推广更多的应该是汉文化的传播与辐射。  相似文献   
7.
随着"汉语热"的热潮,各类汉语教材也随之陆续出版。而日本出版的汉语教科书在形式设计、内容安排、水平等级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对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笔者综合研究了近期日本几大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汉语教材,对日本汉语教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并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前内阁资政李光耀不久前在中文版《新加坡赖以生存的硬道理》首发式上表示,要在新加坡生存,不会英语固然会很辛苦,不会汉语却一定会后悔莫及。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崛起,而是因为你自己要了解你自己的根。热浪滚滚的汉语学习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也起了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热逐渐升温,汉语推广工作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开来。在此形势下,改善汉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境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和视听法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综合运用语言教学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亚平宁半岛"汉语热"不断升温。在意大利,开设汉语专业或课程的大学已超过40所。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逐年递增。以罗马大学为例,2008年至今,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此前30年的总和。许多中小学也争先恐后地开设汉语课程。在意大利,学习汉语有历史渊源。早在700多年前,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就描绘了元代中国的富庶和文明,使西方人对遥远的中国有了形象生动的认识。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