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摇小船     
词曲,一“E备每分钟70拍胡孰群丁延哲(坤丝}3一}幼丝}3一)}”丝我要坐上我要带上21叠的的3己己O甘一占目,门﹃至耳.塑121型f21墨l j—f j.i 2 2.I 2.2 3 l 2 1 2 1 l 2 1 5 l 3一l 3 _ l小船,摇啊摇得摇得很远很远。小篮,采摘星星把篮子装满。业世l璺3型f鱼2.1 2一}丝纽} 5 6 1 5 5 l 3 3 2 1 f 2 3 2·l 2一i 2 2 2 3 f●_——’=:一l一=一l=一l l_-l那儿大海和蓝天连在一起,船儿摇进回来撒进故乡的小河,照啊照啊叫型l窒_一l业业l i 7堕} l I l 1.1 4 4 3 2 3 I 2 1.I 1一f 1 8 8 7 l 1 7 8 5 J星星闪耀的河湾。我要坐上…  相似文献   
2.
雏·苏·奈保尔的《河湾》以一个刚刚获取独立解放,却一步步从有序走向无序,从和谐走向混乱乃至毁灭的非洲国家为中心,刻画了这个新生的非洲国家在自然环境,国家秩序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不断恶化的社会现实。河湾国家作为整个非洲大陆的缩影,奈保尔对其必将走向寂灭的悲观预言,揭示了整个非洲大陆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熵化。  相似文献   
3.
奈保尔具有批判殖民主义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流露出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默认。在作品中表现为反殖民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因素与作者矛盾的后殖民意识。奈保尔以一名知识分子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共同塑造了他这个矛盾复合体。  相似文献   
4.
儿时,我眼中的世界是不缺少色彩的。那时的我,是小伙伴最羡慕的人,在他们的眼中,我有一位神通广大的爷爷。年已古稀的爷爷就像变戏法似的,总能弄出些新鲜玩意儿,让我这个跟屁虫的生活多姿多彩。春风来了,爷爷便领着我在西岭平整出的那块空地上,种下艮瓜、洋姑娘,再在周围撒下蓖麻、草决明;天热了,便和爷爷一起到河湾里沤麻,顺便  相似文献   
5.
曹多勇的“大河湾”系列小说,通过寂寞的回忆,叙述了人与土地的亲近与默契,昭示着一种人生存在的意义,一种诗意的光辉。那些和大地一样朴素的农民,向我们演示着生活的真谛:爱与希望,自由和尊严。他们与城市格格不入,哪怕年轻一代的大河湾人,所走进的城市,也只是作为异乡的一个幻影,指涉着故乡的实在。曹多勇将他们放逐到城市,不单纯是想借助差异令其实现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他还有另一层心思,即唤醒整个都市的乡愁意识和归属感觉。  相似文献   
6.
至此双方形成五九炮过河车对屏风马左马盘河阵势,黑炮2进4属于老式变化,现在一般走车1平2快速出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出发,对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儿的小说《河湾》作了分析,认为整部小说就是一部后殖民社会主体在独立后对自我属性寻求界定的过程。小说着重揭示了移民后裔由于多元文化背景造成其民族,文化身份分裂,最终寻求自我归属无望,走向流亡之路。本土人由于其精神上仍受奴役的状态,不能界定自我反而更加的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8.
奈保尔在小说中突出地刻画了后殖民社会时代非洲丛林地区"大人物"(Big Man)和普通非洲人对西方社会的盲目模仿.奈保尔指出他们的模仿基于这样一种心理:他们想对白人形象的重复达到对权威的表征地置换.然而,一味盲目地模仿并不能取得成功.这对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8,(9):F0002-F0002
卫华集团研发的“水利工程用起升高度400m的40/5t门式起重机”用于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电站上、下水库落差400m,中间须在山上开出管道以引导水流经过水轮发电机组发电。这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首次在超过200m的有钢衬管的深井中采用竖井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