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由中国传统的内圣之学开转出近代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一直是牟宗三先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为什么没有民主政治?从根本上讲,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理性之运用,而缺乏理性之架构;从现实性上讲,中国没有阶级对立,君与民是隶属关系,而不是对列关系。因此,要实现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从制度层面上,利用法制来建立政治架构,实现"宪政民主";从文化层面上,以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良知学说,通过"自我坎陷"开转出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2.
王相民 《兰台世界》2007,(2X):53-54
本文从探讨司法文书写作的角度,研究白居易的《百节判》,力图明确判词写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阳明南赣乡治实是一场顽民归化运动,其综合运用儒家征伐、政刑、礼乐三大治道,卓见成效。然检讨此次运动,则阳明全无政权、政道之自觉,惟有治权、治道之安排。在其主要着力的治道层面,于征伐一途,则在战区伪诈杀降、屠戮过多,在后方行十家牌法、保长法又混战时法与和平法,使之久成恶法;于政刑一途,则强推官办之"南赣乡约",空前挤压乡村自治空间;于礼乐一途,兴社学实为明伦之正道,然依赖个人官威,不能解决人亡政息之虞。其在政权上则自甘为皇权的执行者。在政道上只知官府一途。在治权上又仅止于精英政治,全无民众的自治。  相似文献   
4.
经学是中国古代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围绕着经学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解释学。中国古代经学解释的主要目标围绕着“道”而进行,其中基于现实国家治理的“治道”是其解释的基本诉求。在古代,基于“治道”的不同建构而形成了汉、宋两种经学解释的类型,统治者们都想借此建立基于话语权力的文化认同,从而为政治统治提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与方法。与此同时,儒经本身也是古代天道人事的承载,具有超越性与普遍性。所以,古代经学解释体现出了语言与意义、主体与客体、知识与道德、主观与客观、天道与人事、内圣与外王、历史与现实等等多种二元性或曰二重性。虽然如此,古代解释者注重通过经学解释的张力来化解这些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经学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一书中的自然与无为两个概念是道(政治理论)的本质属性和政治行为的根本要求。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老子政治理论体系、理论渊源的本质要求,是理解老子政治思想之本源及其体系结构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式,同时信息社会之下政府的治理也必然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对于我国政府来讲,当前的政府治理面临着信息社会与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两种社会背景的交织带来的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公民社会的崛起,面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政府必须要进行治道上的变革,推进政府治理理念的变化,同时及时地调整治理模式,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7.
西晋泰始(265-274年)年间,晋武帝诏举贤良对策,以便探索并实施能够巩固新王朝的治道.贤良方正郤诜、阮种、挚虞等从治道理念、实施治道的制度创设、治道路径等方面回答了晋武帝的策问.晋武帝的策问和贤良们的对策体现出晋初治道的政治价值取向.“太康之治”是晋初治道的成果,它体现了晋武帝不凡的政治家品质,也内含了对策诸贤良的政治智慧和贡献.然而晋初的治道中也隐伏着诸多政治危机.加之晋武帝在平吴以后“怠于政术”,治道危机在武帝以后剧烈爆发,最终断送了西晋政权.  相似文献   
8.
黄春英 《兰台世界》2014,(10):141-142
王符是东汉中后期思想家、政论家,他提出的以民为基、正学为本、以德修民的治道思想对当时颓败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王符代表性的治道思想,勾勒了《潜夫论》中理想的国家面貌。  相似文献   
9.
《石阡县志》是贵州省现存为数不多的一部旧地方志,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人文、历史、地理、资源、艺文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当地历史、人文、地域风貌等的宝贵资料.作为该志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文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伴随着历史的流转而沉淀下来.文章立足于文学角度,就《石阡县志·艺文志》的文学倾向、文体分类、“采诗、观风”观念等方面做浅要分析,并试图揭示它的文学文体观.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继承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选才标准,总结了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资于治道”的人才理论,其人才思想集中体现在《资治通鉴》和《稽古录》“臣光日”的史论文字中,主要观点概括为:用人是“人君之要道”,官员任用必须慎重地选拔考察,做到用得其人;选贤任能,富国强民;用人论贤不论亲疏;不重门第,唯才是用;才德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