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云:"无湘不成军".王德榜(1836-1893年)字朗清,湖南江华码市镇黄竹寨村人,咸丰初(1851年)与其兄王吉昌毁家起乡兵加入湘军,1865年授福建按察使.在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王德榜招募的湘军功绩显赫,他也跻身于"中兴将帅"的行列,后擢至贵州布政使.  相似文献   
2.
刘勰认为僧人出家是为了免受家室之累,以全力从事弘佛。削发是出家人的标志,只要真心修禅并达到一定境界,即使形体不存在了,佛身却永住。佛儒只有道俗之别,没有终极意义上的不同,至道宗极,理归乎一,“道”和“菩提”是一个意思,只是语译的不同。刘勰的佛学信仰属大乘空宗派,其法名来源于“十地”说。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函数?函数也可以称为"方法",是实现某种功能的一个办法。比如教小孩子吃饭——首先,让他们认识碗筷;然后,教他们使用碗筷;最后,通过碗筷的使用达成进食的目的。这是一个方法,方法名是"吃饭"。  相似文献   
4.
张苏辰 《武当》2010,(1):46-48
我叫张苏辰,法名明一子,生于公历1903年8月9日。自幼多病,身体消瘦,到十五六岁时病象更多,怔忡、心悸,记得十七岁那年的春天,每天午后身体发热,到第二天早晨热退。常请医生药物治疗,一点效验没有。偶购一本《因是子静坐法》,照书中所讲方法静坐,果然有效,身体逐渐康健,只是没有恒心,练习不太认真,病一好就不练了。三十岁娶妻成家,静坐功夫断断续续没有坚持下去。到四十六岁时,又患半身不遂症,不能行动,吃中药无效。  相似文献   
5.
晒蜡僧     
晒蜡僧是近代中国佛教界的一个不起眼僧人的绰号。他的本名或法名叫什么,我并不知道。晒蜡僧是个寺院香灯师,负责给大殿里的佛像上香和点灯。他自小天性驽钝,实诚。别人说什么听什么。有天正逢“六月六”,是翻晒衣物和书籍的好日子。寺院里的其他僧人想逗逗他,就说,我们都晒东西了,你负责看管的那些蜡烛也拿出来晒一晒才行啊。  相似文献   
6.
释德建,法名德建,法号合一,俗名丁宏本,黑龙江省克山县人。他是少林寺曹洞第三十一代弟子,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九代禅武医传人。清代末年,一个叫吴轱轮(法名寂勤)的僧人打出少林寺山门,成为少林寺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打出山门”的人。他把稀有的少林禅武医学术及部分秘不外传的少林嫡传武功也带出了少林寺,并从此还俗隐居于民间。几经时空转换、百年沧桑,释德建成为吴轱轮以下第四代少林禅武医学术的传人。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又是那么平凡和真实。答应我遁入空门我教你少林功夫1982年,年仅19岁的丁宏本带着对少林武术的挚爱,不远千里来到少林。1…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7):32-33
他们,是文学书画大师,用智慧和真诚感动世人;他们,可歌可敬,是对中国责任有所担当的人.我们满怀温情敬意,向中国20世纪八位大先生致敬!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中国话剧开拓者之一.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据说,弘一法师出家后,诸艺俱废,唯一没有荒废的便是书法.其书法之可观处,今人以为清虚超迈.而当下书坛,“五色炫目”.  相似文献   
8.
清末有一位和尚画家,法名叫竹禅。他云游到北京,被叫到宫里作画。一天,一位宫内画家宣布:“这里有.一张五尺宣纸,太后老佛爷让画一幅九尺高的观世音菩萨站像,谁能接旨?”按常规思维,在五尺宣纸上画九尺观音菩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无人敢接旨。竹禅想了一下,说:“我来接!”他磨墨展纸,很快画好。  相似文献   
9.
朱浩云 《收藏界》2012,(4):96-99
提起李叔同或是弘一法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二十世纪的文化名人而言,李叔同恐怕是为数不多的不存在任何异议的人物,也是最值得后人津津乐道的高僧。 艺术天才 雄视古今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号息霜,出家后法名演音,字弘一,暮年号晚清老人,平生所用笔名别号有二百余,浙江乎湖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富裕之家,后父亲又经商,  相似文献   
10.
净从·保唐禅派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上最具有思想解放个性的一派。该派创始人四川遂宁广德寺克幽禅师的身世及该派的发祥地,在佛教界有争议。本文考证认为:无住禅师同克幽禅师实是一人。无住是其法号,克幽是其赐号。净众保唐禅派发祥地在四川遂宁广德寺,该派的思想在百姓中口头承传,为中国民俗佛教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