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体育   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释比信仰有其内在的思想体系,这种体系尽管不如佛教、道教成熟而系统性强,但是不能否认其内在的系统性存在.法器作为宗教法事中必需的器物,是体现宗教内在思想性的重要物品.通过对羌族释比法器的种类和用途分析,可以进一步讨论羌族释比信仰思想与法器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收藏》2021,(3):158-167
法器类文物是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这些法器类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物质文化、皇室宗教信仰有着重要意义,但它们大多深藏宫中,极少展出,因而不为外界所知。宫廷所用法器门类众多,工艺精湛,用材广泛,有金、银、铜、铁、玉、瓷、竹、木、骨、象牙、珐琅、琉璃、宝石、珍珠、珊瑚等各种材质,其中不乏珍贵稀有之物,以彰显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  相似文献   
3.
嘎巴拉碗是藏传佛教密宗的重要法器,用人的头颅制成,头颅骨乃密宗供佛之法器,是大修行者身前发心将自己的头颅供养佛的,密教中对佛、菩萨有外、内、密三种供养法,头颅的供养属内供养法,象征行都将自己的清净身、口中、意供养佛,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大供养法。  相似文献   
4.
青铜面具在殷墟一期时期,几乎同时起源于今北京平谷,西安老牛坡,四川三星堆一带,然后向周围传播。作为沟通神人之间的工具,青铜面具是巫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只有身份较高的人才能拥有青铜面具,说明它也是标志人们社会地位的礼器。  相似文献   
5.
孙艺灵 《收藏界》2010,(12):70-70
香炉是一种用以烧香、熏衣、香被或供奉的器物。明清时期的福建德化窑生产有各式各样的香炉。这些香炉规格大小不一,形制多样,大者古朴厚重,可作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小者精巧典雅,可供案头赏玩。  相似文献   
6.
沈云伟 《收藏》2008,(9):100-102
清代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清一代,始终奉行“兴黄安蒙”的民族宗教政策。所谓“兴黄安蒙”,即发展和扶植以黄教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安抚蒙古各部,使之成为清王朝可靠的同盟军。清早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生我国蒙藏地区势力逐渐强大,教徒信仰虔诚,黄教教义成为许多蒙藏人民信仰的精神支柱。清王朝为了加强北部边防,团结笃信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确立减传佛教为国教,并尊内蒙古的章嘉活佛为国师,同时对蒙藏民族采取“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方针.使民族关系达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殷生岳 《收藏》2009,(11):84-85
五一节前在藏友小W家看到一件像摆放香炉的铜座子。小W介绍说,这件座子有铭文。器物规整大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包浆也漂亮开门(图1),底款刻:“文化十酉年正月吉祥日持主铁玄”“西村和泉守作”(图2)。这件铜器侧面更有刚劲流畅的刻款:“天保十二丑年七月上涩谷长泉寺口见堂”;右旋面还刻着“山下青口吉田口藏”,下面还有6字草书,本人吃不准为何字,好像是“前次令喜兵怀”(图3)。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巫师在巫术仪式中享有社会允许的特权。巫师的艺术形象首先是在巫术叙事中被确立、传播和强化的。巫师用法器来配合歌唱、念咒、舞蹈,使自己精心装扮成一位通灵者的形象,从非巫师群体中凸显出来。法器作为圣物,还常有神圣叙事解释它们的来源,巩固它们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扛神》起源于先秦时期荆楚腹地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它是一种融歌、舞、乐为一体,以多种道具为法器、带有宗教色彩巫术表演的民俗祭神仪式。在仪式场域的结构中,舞蹈是祭神最为活跃的因子,道具则视为通神最灵验的“法器”。文章从实地调查所采集的历史文献与口述资料入手,对《扛神》的舞法与法器中所隐蔽着的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形态特征作一初步梳理与描述,其意义在于为本领域的研究提供可参性的资料,并从中捕捉一些历史久远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巴色法器实物为基础,结合图像、口述和文献等多种资料形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巴色版本和图纹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寻求巴色图纹的形成演变及其象征意义,诠释巴色法器上图纹体系的构建方式及造型审美特点,以此来探索白马藏族独特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