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中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章的表现力不足,平淡乏味,缺乏新意,缺少艺术感染力。这是中学生写作难以突破的瓶颈,也是学生头痛作文的根源。那么我们应怎么指导学生作文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金林 《成才之路》2014,(32):70-70
中学作文,可以采用增设波澜,转换角度,个性观点等手法,让立意精彩,让平常材料焕发出不平常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美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空白和利用空白进行教学的途径和方式,旨在推动教学波澜,培养学生思维和想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看山与赏,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无趣无味”。所以,游山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喜欢的是旋绕于作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即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的章。那么,叙事时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常用的八种方法,同学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有波澜,才能抓住读者,提升文章的表现力。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写出记叙文的波澜?可从设计"误会"着手以体现情节的波澜,可通过抑扬转换以表现全方位的人物,还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作者情感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的 ,人的内心情感更是变幻莫测 ,作为对现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的能动反映与表现的文章 ,也应该是波澜起伏的。文章只有具有了“波澜” ,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审美信息和愉悦 ;反之 ,就缺乏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8.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作文选材都来自日常生活,很难做到卓尔不群。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训练学生以“双线波澜”的方式将普通平常的素材写得有滋有味,做到不惧选材,随处入手皆可成文,最终让学生不怕写作,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9.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文章的行文不能显示生活的丰富性,就会显得单薄乏味,因此文章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就自然会有冲突,有转折。文章的曲折是有意制造些延宕、阻碍,使文章波澜有抑扬。而波澜的"落"是为"起"积蓄力量,情节的"抑"是为了更高的"扬"。一阻一畅,一起一落,一抑一扬,以至异态纷呈,新奇屡出,能给人留下意想不到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0.
一篇好的叙事性记叙文,除了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和一个合理的行文顺序外,还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在曲",有波澜,才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