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前苏联著名作家西蒙洛夫的战地通讯<蜡烛>,报道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老母亲--育乞西不忍其暴尸沙场,不顾炮火连天,不顾年老体弱,以惊人的毅力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苏联青年的坟头.  相似文献   
2.
黄色枫叶     
秋,已深……屋外,有一片枫树林,枫叶开始渐渐变黄,缓缓落下,秋风中混合着硝烟的味道,远处不断传来阵阵炮火声。沁一个人站在枫叶树下,手里紧紧地握着  相似文献   
3.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正确运用史料是开展史学研究的必要前提.在战争史研究中,档案文献和回忆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可以相互参照、补充.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09,(34):82-83
<正>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抗美援朝的炮火硝烟中,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半个世纪来,他们跨越千山万水,铁血铸丰碑。修建了宝成、京九、青藏、武广、京沪等铁路,在祖国万里钢铁大动脉上,每7公里就有1公里是中铁四局人用智慧和汗水铺筑的。在杭州湾、深圳湾跨  相似文献   
5.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6.
莫羡 《视听》2022,(4):130-132
广播剧是一种特殊的剧种,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西广播电视台创作的广播剧《冒着敌人的炮火——田汉抗战在桂林》立足广西特色,表现重大题材,成功塑造了田汉等把灵与肉交付给民族大义的抗战文化人形象.该剧紧抓题材优势,构建戏剧冲突,展现人物命运,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精品广播剧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7.
正1952年10月8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为摆脱被动局面,缓和国内外矛盾,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敌人的"金化攻势",从10月14日起至11月25日止,共历时43天。先后投入这个地区作战的有美7师,李伪军2师、9师,以及配属李伪军  相似文献   
8.
《蜡烛》是前苏联小说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此文虽没有华美的语句却自有一种朴实打动人心,看似无意的语言却处处透着玄机。初看平平淡淡,仔细读来却是行云流水。《蜡烛》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写二战中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妇人,在炮火硝烟中收葬一位战死的苏联红军的故事。但这个原本很简单的故事因为有了作者的精心安排而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善烨将军的《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是一本具有历史和思想深度的战争回忆录。对于朝鲜战争的最初记忆,我是从父亲——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中知道的。那时候,我很小。记得是冬天的夜晚,窗外大雪纷纷扬扬,一家人坐在农村乡间的土炕上剥玉米。父亲语调沉重地给我、弟弟和姐姐讲述了那场他亲历的残酷战争。父亲的故事很长,我只隐约记得父亲说,朝鲜的冬天很冷,  相似文献   
10.
张达明 《课外阅读》2011,(13):50-51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这是西班牙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虽然卡帕去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但人们谈起他及他的作品时,依然充满了敬仰。媒体对他的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