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这一凄美的爱情悲剧流传至今。对于造成刘、焦爱情悲剧的原因,笔者认为,刘、焦的悲剧与当时社会是否黑暗无关,焦母也不应当对悲剧的产生负全部责任。但刘、焦双双殉情,焦母的确应是悲剧的直接制造者。产生刘、焦悲剧的真正原因在于婆媳矛盾,而婆媳矛盾的产生,则是因为焦母的顽固和刘兰芝的倔强。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在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中享有崇高声誉,但是关于其主题的争论,仿佛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所谓主题,也就是作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孔雀东南飞》中正面人物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动人之处在于忠于爱情,甚至不惜以死相殉。所以,歌颂青年男女对忠贞爱情的坚守,是本诗的一个显性主  相似文献   
3.
<正>一、让阅读活动生活化,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阅读教学的课堂。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语文的性质未能全面科学的把握,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导致了语文教学越来越远离生活,成为象牙之塔。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师只有自觉树立"大语文  相似文献   
4.
正《孔雀东南飞》一共用了26个叠词,均有修辞意义。《孔雀东南飞》中的叠词,不仅是音节和谐的需要,更是状物、叙事与言情的需要,真可谓形神兼备,意韵悠长,恰到好处。一、爱也绵绵,恨也绵绵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心心相印,情缱绻,意缠绵。可兰芝婚后仅两三年竟无端遭到焦母休弃,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兰芝和仲卿来说,就如晴天霹雳。在如此专制乖戾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冷酷无情、专横自私,一个蛮横无理的封建专制家长,一个十足的反面人物。每于此处,我仿佛看到老太太在无奈的注视着我们——我以为这种解读实在过于简单化、表面化、功利化,是语文学科偏执思想性、漠视人文性的产物,与故事情节、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多有抵牾。  相似文献   
6.
关于刘兰芝被焦母遣归的原因,学术界大致有兰芝无子说、焦母变态说、兰芝位卑遭遣说、兰芝太矮遭遣说、兰芝因才遭遣说等5种说法。兰芝因才遭遣说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正是因为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才女,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有些叛逆意识,这才冒犯了封建家长的尊严,被焦母遣归。  相似文献   
7.
在《孔雀东南飞》中,兰芝、焦母关系——“贤媳恶婆”早成定论。但综观作品,笔者认为,兰芝焦母性格中都有其两面性,婆媳关系亦非仅止于此。  相似文献   
8.
赵健 《科教文汇》2009,(7):241-241
徐陵奉“晚年欲改作”的梁筒文帝之命编《玉台集》并取喻妇人之贞的“玉台”二字作为书名,可知刘兰芝在诗中应是妇人坚贞的高标,如此方能称圣意。刘兰芝要求遣归、投水不是在反抗礼教。在焦母、太守、兄长及其代表的社会力量击碎她“从一而终”的大义后,她被迫投水殉节。焦母因不满儿媳夺去儿子仲卿而遣刘兰芝却也永远失去了儿子,她是害人者也是受害者,罪魁是封建制度。  相似文献   
9.
谁在说谎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焦母要休刘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对焦母指责的罪过,刘兰芝予以了否认。她对焦仲卿说:往昔初  相似文献   
10.
每次阅读《孔雀东南飞》,都会有一个疑问萦绕于心困惑着我:刘兰芝那么聪明美丽,知书达理,勤劳能干,温柔贤淑,简直是一个百里挑一,十全十美的"完人",而她又与丈夫情意缠绵、心心相印,为什么她的婆婆会不喜欢这样一个儿媳,不但百般刁难甚至还非要逼儿子休掉她呢?本文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