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3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重要,但在德育实践中我们的德育行为往往无效。因为,现行德育存在片状化的问题。这就需要德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深入现象的背后,从德育思维入手,探讨德育微效甚至无效的原因。而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效德育的必然特征与现行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继而构建德育场,是当下教育情境中的必然选择,可以为创新德育途径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N-乙基壳聚糖的35%(重量百分比)甲酸溶液浇铸膜制备片状单晶.单晶呈矩形,最大单晶长度达800μm.片状单晶生长在球晶微纤的顶端或没有球晶的地方.片状单晶中分子链方向取矩形的长边方向.单晶中裂纹的方向也是这一方向.由于浇铸膜吸潮.形成片状单晶的实际高分子浓度为83%左右,在此浓溶液中结晶非常缓慢.是导致该半刚性高分子能形成单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双向拉伸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现工业化的一种薄膜加工工艺。当树脂在挤出机内达到熔融状态,流经模头、铸片机预成型为片状,再经过纵向、横向拉伸机拉伸到设定的厚度,产出双向拉伸薄膜。早期的双向拉伸生产线都建在日本及欧美国家,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成套引进。最初引进的生产线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非常有限,至九十年代中期,国内还只有十几条生产线,总产量不足15万吨/年。但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包装材料向薄膜化、轻量化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可回收再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2):163-163
上海硅酸盐所下文中研究员课题组巧妙地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单室囊泡和多室囊泡作为软模板,制备出Cu2O空心球结构。根据囊泡结构的不同,成功地获得了单层壳空心球、双层、三层其至四层壳卒心球。这些空心球壁为单晶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此方法是囊泡模板法制备空心球结构的一个重要拓展,同时这种多层壳空心球是一种全新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正>钢铁是铁与C(碳)、Si(硅)、Mn(锰)、P(磷)、S(硫)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铁)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对钢材而言,强度和韧性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其硬而脆,耐压耐磨。根据生铁中碳存在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白口铁中碳以Fe3C形态分布,断口呈银白色,质硬而脆,不能进行机械加工,是炼钢的原料,故又称炼钢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15):53-53
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和陈曦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马旭村研究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谱法研究了铁基超导体—铁-硒(FeSe)的电子配对机制。FeSe单晶薄膜超导态的隧道电导光谱证明了FeSe超导体中的电子配对函数具有两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配位聚合物作为配位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研究热点,近10余年来备受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关注,而目前国内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体系中,很少有关于配位聚合物的教学内容。本文基于我们课题组关于多氮唑配体配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成果,介绍由3,5-二乙基-1,2,4-三氮唑(DETRZ)配体和[Cu4I4]类立方烷簇构筑配位聚合物[Cu2I(DETRZ)]n的综合型实验教学设计。本综合型实验从三氮唑配体的设计合成与分离纯化出发,涵盖溶剂热合成方法,单晶数据收集,单晶结构解析,晶体结构绘图,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热重分析等内容,系统拓展了学生对当今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前沿认知。本实验条件简单,结果可靠,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晶体学等多方面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群磁流变效应超光滑平面抛光理论及试验装置对单晶碳化硅基片进行了平面抛光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磨料对单晶SiC基片具有较高的材料去除率;加工间隙在1.5mm左右具有较好的加工效果,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表面粗糙度越来越小,且30min内表面粗糙度变化率达到89%以上。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对单晶SiC进行集群磁流变平面抛光,发现经过30min加工,表面粗糙度Ra从42.1nm下降到4.2nm,表明集群磁流变效应平面抛光用于加工单晶SiC基片可行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彭鸿博  赵萍  刘鑫 《科技通报》2012,28(2):158-160
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镍基单晶含缺口平板的应力应变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外载荷、厚度和缺口半径等对平板缺口部分的等效应力、最大分切应力和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载荷的变化不会影响三变量的分布规律,各变量随载荷的增加都呈增大的趋势;厚度和缺口半径是影响缺口尖端应力应变状态的两个重要因素,厚度增大和缺口半径减小都会增加缺口尖端的应力应变集中程度,且应力最大值位置不随厚度发生变化,但随缺口半径的减少其位置也随之向远离缺口尖端方向移动。最后从理论上对缺口的应力应变进行了推导,其结论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在水-乙醇混合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oIm6]&#183;SO4&#183;2H2O(Im=C3H4N2,咪唑)并且培养出了配合物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手段分析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为六方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9999(15)nm,b=0.89999(15)nm,c=2.3080(8)nm,α=90℃,β=90℃,γ=120℃。V=1.6190(7)nm^3,Z=2,最终的偏离因子R=0.0862,wR=0.2505,GOOF=1.040。六个咪唑分子的氮原子与钴离子配位,形成了八面体几何构型,在配合物的晶格中,还存在着硫酸根和两个游离的水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