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汪曾祺是士大夫文化熏陶出来的最后一位作家。其“士大夫文化”主要来自于家庭,来自于他的祖父和父亲。他的小说创作与自己的生活贴得近,虚构的成分较一般小说家少,作品人物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理想。最典型地写出了士大夫神韵,写出了汪先生的士大夫情结的是写于1996年的《名士与狐仙》,作品主人公杨渔隐就是晚年汪曾祺心灵的投影,精神的慰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列举了文学史上的四种“精怪”,讨论了它们的起源、所处的地域、不同的形态和性情,最后归纳了他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狐仙不灵了     
近几天,我班某村的几个学生先后找我要求改名,我很纳闷。一问,才知道他们村近几天来了一个狐仙,会测字,会算命,经她测的名字可前途无量,飞黄腾达。当我拒绝这些学生的要求后,他们的家长竟一齐来找我。尽管我大讲特讲这是封建迷信,但他们仍坚持要给孩子改名。有一个家长气呼呼地说:老师,也许你说的有道理,可如果算命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旅游演艺消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选取张家界《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观演游客为研究对象,发放了500份问卷。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影响因素主要有五个维度:品牌、情绪、兴趣、主观规范和旅游需求。此外,旅游演艺游客消费决策还受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以<聊斋志异>作为个案研究, 重构小说中小人的世界.着重在钩勒神话故事中小人的外貌、性格和神通,强调小人形体的矮小,以及与原形的关系;也从其外貌揭示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小人发展到后来越来越人化的事实.所涉及的精灵,计有人体器官守护神、狐仙、五通、老鼠、狐狸、猴子、青蛙、鴞鸟、螃蟹、乌龟、蝎、蛇、牡丹、小鬼、牛等主要的精灵.  相似文献   
6.
《武当》2013,(7):87
现在去过龙虎山天师府的道友,都会发现西客厅的"狐仙堂"。天师府内怎么会供奉狐仙呢?相传,朱元章登基后,他对张天师很崇拜,曾拨给大量银两扩建天师府,并赐额"大真人府"。洪武年间,杭州太守飞奏朝廷,称西湖内常闹鬼怪,致使美景关闭,人不敢游。朱元章立即下旨四十三代真人张宇初赴杭州为民除害。张  相似文献   
7.
8.
总是有很多东西,在不用的时候就被我丢弃到一边;而在需要的时候,它们却忽地不见了,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不知道诸位读者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小学时老也舍不得扔的铅笔头,曾被老师在全班表扬过的绘画,生日时好  相似文献   
9.
明清文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狐仙居多,在清代学者、小说家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的狐仙,多是良善、友好而正义的,往往充满智者和侠士的精神,一改明清以前的负面色彩。相对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仙故事以情爱为主,《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故事类型丰富,从社会批判学的角度上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3,(11):53-55
在中国传统社会,狐狸享受着民众高规格的待遇:人们忌讳直呼其名,而冠以"狐仙""仙姑"等尊称;人们造堂设龛,虔诚地祭拜着它;人们谈狐色变,却又经常讲述着与它相关的故事与传说……狐仙信仰古已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古人视野中的狐狸就已经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了。《国语》记录了春秋时吴国的一则谚语:"狐埋之而狐搰(挖出)之,是以无成功。"意思是说狐性多疑,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