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伟文 《科技风》2014,(7):210-210
目的调查广东地区猪链球菌多样性,对猪链球菌流行风险评估。方法从不同地区与不同种类样本分别采集,对猪链球菌进行分离培养,如果经PCR确定为阳性,就进一步进行生化试验,并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及检测毒力因子。所分离的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性,某些常见的毒力因子都含有。本文对猪链球菌多样性调查,分析了猪链球菌毒力因子,从而提示应重视的猪链球菌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禽流感、新型甲型(H1N1)流感、猪链球菌病、非典型肺炎、牛羊猪的布氏杆菌病、”疯牛病”等的爆发流行给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如何结合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开展人兽共患病的防控研究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对此山东农业大学柴同杰教授在动物医学领域潜心研究三十多年.为防治人兽共患病及其流行性疫病做出了诸多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居里夫人,伽利略,哥白尼,爱因斯坦……无数为科学献身的人们忍受着清贫、挫折甚至是迫害,但他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华中农业大学,贝为成教授一直致力于重要动物病原菌功能基因组、分子致病与免疫机理及新型疫苗研究。科学研究在他那里,不仅仅是追求真理的逐梦历程,更是服务国家,服务经济发展的踏实行动。  相似文献   
4.
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到3株链球菌,并进行了病原学鉴定。细菌在形态上呈链球菌的特征,β或α溶血,分离株的生化试验结果相似,且都不与A~G链球菌群特异性血清发生凝集。经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均为猪链球菌2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3分离株对小鼠的毒力较低,但能在接种细菌12~15d后使小鼠发病致死。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下最流行的话题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SARS、禽流感以及人感染猪链球菌等事件的发生.人们对生态环境、对自身健康、对人类与自然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笔者认为,作为“平民身份”出现的都市类报刊,应在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上有所作为,给忙碌的人们“一抹绿意”,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本文从人感染猪链球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及如何预防人感染猪链球菌猪链球菌的检测方法等几个方面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14,(7):78-78
据2014年2月15(科技日报》日援引报道,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姜永强课题组率先开展猪链球菌血中存活机制研究,初步建立起基因敲除平台和各种体内外抗吞噬模型,并阐明了猪链球菌对宿主免疫逃避的作用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蛋白质组学研究杂志》、《感染与免疫》和《感染性疾病杂志》上,对研究同类细菌逃避宿主先天性免疫、引发菌血症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等临床表征的共同特点,就是患者体内出现高水平的菌血症。长期以来,科学家发现猪链球菌通过患者伤口进入血液,就可在人血中存活并引起急性感染,但始终没有揭示其逃避宿主第一道天然防御线——中性粒细胞的杀伤机制。课题组借助免疫蛋白质组学,鉴定到一些新的表面蛋白抗原可能与猪链球菌在血中的存活有关;通过对这些新的表面抗原的毒力进行评价,发现了多个新的毒力因子;继而发现猪链球菌能够与人血清中的补体负调节因子结合,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吞噬,从而增强其在血液中的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临床分离猪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7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作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对7种药物的耐药性;并分别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红霉素、泰乐菌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微量稀释法测定的MIC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耐药谱型达11种;对磺胺间甲氧嘧啶(100%)耐药性最为严重,对红霉素(39.5%)、泰乐菌素(31.6%)、恩诺沙星(28.9%)、环丙沙星(28.9%)耐药性次之,而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对所选菌株均敏感.在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抗菌药物对部分分离的耐药菌MIC下降,提示猪链球菌存在与抗菌药物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以上结果提示,国内分离的猪链球菌对临床常用的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菌株的耐药性问题,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9.
彭富春  邓德华 《大观周刊》2011,(39):260-260
猪链球菌病由不同血清群链球菌感染引起猪多种疾病的总称。链球菌主要有C、D、E、L群。猪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的特征为高热,出血性败血症,脑膜脑炎,跛行和急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7):4-4
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小宁等协调、参与的II型猪链球菌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又取得突破,论文作为研究亮点入选《自然·中国》(Nature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