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沸腾生命     
经历了黑色七月,我并没有取得梦想中的好成绩,虽说进了大学,但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放寒假在家时,父亲向我问起了大学生活,我说:“真没劲。”我的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双粗壮的手操起了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烧得通红通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狠狠地锤了一下,随之丢入了身边的冷水中,“滋——”的一声响,水沸腾了,  相似文献   
2.
公元369年,东晋权臣桓温第三次北伐,在枋头和前燕军队发生了一场恶战,结果桓温惨败。枋头之战改变了南北各方的力量对比,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对南北政局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各割据政权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纷纷调整统治政策。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族文士王猛,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使前秦的国力日益强大,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相似文献   
4.
《文博》2009年第5期,梁小平撰文《王猛煤精组印鉴析》,文章称,在华山王猛台附近发现一件煤精组印,“极有可能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王猛之印.”并将印文释作:“臣猛、王猛王猛白笺、王猛言事、王猛白事”等.然而,“梁文”所释的“王”字,在该印中出现过四次,篆法如出一辙,其篆文显然不是“王”字,而是“玉”之古文篆法.“玉”字作姓氏时,楷书作“玊”,读sù,在东汉时已有此姓.  相似文献   
5.
王猛执法     
黄睿 《阅读与鉴赏》2007,(11):71-72
秦王坚①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②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④为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横⑥,掠人财货、子女,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  相似文献   
6.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邓晓辉 《兰台世界》2013,(12):113-114
东晋时期,前秦建立带来了和平和安定,缓和了激烈的社会矛盾,尤其王猛执政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巩固了前秦政权.本文从王猛所生活的乱世谈起,叙述了其传奇的从政经历,并对其亲自主持的前秦改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十六国前秦丞相王猛,同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都身处乱世而能大有作为,为推动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的“身后声名”却大相径庭:前者史评如潮,后者史评寥寥;前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者则几乎无人能道其详。反差如此之大,原因甚多,暂且不论,兹试就王猛的身世和政绩略作评说,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李显宇 《考试周刊》2012,(71):32-32
王猛遗嘱"不以晋为图",与王猛帮助苻坚统一北中国的行为完全不同。王猛并非看到了东晋的强大,而是内心中存在强烈的民族情感。因此,王猛可能帮助苻坚灭亡非汉人政权的前燕,而不愿意帮助苻坚攻打汉人政权东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4,(10):7-8
变化最大的名将 你能认出下面这张照片右边的那位吗?高磊,多次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2002年中国散打王的有力竞争者,那时他打的是80或85公斤级。如今的高磊,体重暴长了15公斤,那个原来的硬汉形象现在看上去更像一个活泼的大男孩。高磊此次作为陕西西安亚建国际高尔夫散打俱乐部的教练带领7名队员参赛。赛场下,他正好和我打了个照面,笑眯眯地问我是否还认识他。虽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可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