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甘肃一带。由甘肃环县庆阳一带的民间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成。1958年正式定名为"陇剧"。它曲调清新活泼,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与独特的地方风格。基本唱腔有四大板:"伤音慢板"、"花音慢板"、"伤音飞板"、"花音飞板"。此外尚有伤、花两种"新板"、"慢板耍孩簧"、"飞板耍孩簧"、"慢板莲花  相似文献   
2.
通过环县方言副词与普通话的比较,对该方言中的一些特色副词作了分类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3.
1984年环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校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职教师资队伍基本形成,状况有所改善。具体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数量有了较大发展。现有专职教师64人。二是师资队伍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所上升。现有本科学历教师13人,其他全是大专学历。三是队伍内部结构趋向合理,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师比例有所改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由1984年的28%上升到现在的47.5%。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28日《文化时报》发表吸兴旺“六盘山红军命案”的文章。本文认为,所谓在环县耿湾发生的“六盘山红军命案”是根本不存在的。一、史文中提到的许多问题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陇东的长征经历史实不符。二、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应证,没有环县耿湾死过三百红军之说。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的接警处理原则里,杀人案件应该是最高的响应级别,但一起突然发生的凶杀案,不仅暴露个别警察对"出警时间"忽视,亦管窥了当前基层警务的诸多现实问题乡村发生凶杀案,三名受害人死亡。而当报案人拨通所在辖区派出所所长电话后,十余分钟后所长仍未出发前往现场。6月30日,甘肃省环县车道乡苦水掌村两名村民因牲畜吃农作物的纠纷发生凶杀案,凶手先后砍死一家三口后,当场自杀。当地官方通报称,辖区派出所所长韩仲辉接到民众报警16分钟仍未及时出警,而派出所距离现场的距离为2000多米。7月14日,"迟到"的派出所所长被免职,接受进一步调查。所长给出的理由是没有车并努力借车,而事件折射的诸多问题才刚刚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美术馆提供的木偶与甘肃环县皮影组成的《中国皮影木偶精品展》10月25日在布鲁塞尔开幕的同时,还进行了现场皮影表演。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环县地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8划分为四类储层,并计算了各类储层的面积,为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县道情皮影孕育、诞生在环县这块具有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之上,2011年作为中国皮影戏中重要的一支列入世界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具有显明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并以其原生态艺术群体繁衍至今而饮誉全国,新时代赋予古老的环县道情皮影新的内涵,它以崭新的姿态多次登上国际舞台再次证明它显活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就其民俗文化特色做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沈浩注  王宏 《收藏》2013,(8):140-145
为民间的传统文艺形式,皮影戏在我国流传了上千年之久,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皮影戏也一跃从乡间演出走上了城市舞台,从国内走向了大洋彼岸,并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木棺绘画是民间艺术中的分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前人对于木棺绘画研究屈指可数且较为零散,主要都是以考古形式出现。就目前而言,木棺绘画方面的研究仅有对于西藏吐蕃出土的少量棺板画作了描述。主要针对其历史价值方面进行论述,对于艺术价值基本没有论述。在对甘肃环县地区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研究,进一步探索民间艺术分支中木棺绘画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木棺绘画中色调、构图及主题进行分析,及木棺绘画中图案所代表的含义,了解丧葬艺术的独特性;通过对环县地区丧葬艺术的研究与了解,得出环县地区民间丧葬艺术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