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guǎi)弯处以西的高山峡(xiá)谷地带。那里山高林密,人烟稀(xī)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zhàn)桥、过独木、爬“天梯”、  相似文献   
2.
次仁央宗 《科教文汇》2013,(28):105-106
本文通过对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的深入调查,叙述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珞巴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珞巴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新生命孕育历程中,珞巴族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而又约定俗成的生育礼仪活动和禁忌,富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以象征视阈为视阈切入点,运用"通过礼仪"和"阈限"理论模式论述珞巴族在孕育新生命期间的礼仪和禁忌,为认知珞巴族文化提供又一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4.
居住在我国西南边陲的珞巴族,具有其悠久的历史。据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唐代,珞巴族就居住在喜马拉雅山一带;藏王松赞干布曾将珞巴族置于吐蕃王朝的统治范围之内。此后,藏族和珞巴族人民的交往不断发展。17世纪后,受命于清代中央王朝的西藏地方政府以封赠、委派等方式,通过属下组织对珞巴族居住的珞渝地区实行行政管理。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把珞渝地区划归波密土王管辖。珞巴族现有人口约2300多人,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珞巴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和隆子、米林、墨脱、察隅等县的边沿山区…  相似文献   
5.
珞巴族长期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丛林深处,中国实际控制区的珞巴族人口只有几千人,珞巴族的民族文化是珞巴族民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合其地域地理环境的民俗文化,蕴含着珞巴族民众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身份认同。因此,深入研究珞巴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研究珞巴族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米林南伊珞巴民族乡作为一个最大的珞巴族聚居区,其社会的文化变迁发展引人关注。对南伊乡琼林村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琼林村面临民族传统文化弱化甚至消失的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只有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拯救保护,才能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宫玉涛 《百科知识》2010,(18):45-46
众所周知,在中印边境上有一条著名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让中国和印度争论了几十年,甚至引发过边境战争。目前,在两国争议区域内,中国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中占区,印度实际控制的区域称为印占区。为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在“麦克马洪线”两侧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珞巴族。  相似文献   
8.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民族间交往的加深、文化的融合,导致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优秀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逐渐消失,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是传承文学艺术的主渠道,在学校课程中融入珞巴族文学艺术的内容,并拓展校园文化、以及通过教师对珞巴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等方面实现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的深入调查,叙述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珞巴族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珞巴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08,(3):F0002
2008年1月7日至26日。《生活报》摄影记者王承旺只身一人踏访新疆和西藏。20天行程约20000公里。完成了对塔吉克族、克尔克孜族、塔塔尔族、门巴族、珞巴族的采访。给“踏访56个民族”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