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油页岩含油率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含油率作为考察油页岩经济效益的核心参数,对其准确、快速和便捷测定是工业界的迫切需求。在对油页岩含油率的测定进行系统的了解和考察后,笔者综合评述了三类典型的测定方法及有关此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早期低温干馏方法,原理简单、易于操作,但在测试地点上有一定局限;测井评价方  相似文献   
2.
潘钟祥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我国找油事业的先驱。他是我国最早提出“陆相生油”观点的第一人。今年是潘先生百年诞辰,时值我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的今天,本文简要介绍他的找油实践和理论贡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王浩  张新亮  杨国涛 《内江科技》2011,32(7):14+20-14,20
本文对两种石油生成理论进行对比,辩证地分析了有机生油理论重要依据的可靠性。同时对无机生油理论进行了探讨,结合历史上类似科学问题争论的最终结果,本文认为:石油的无机生成理论是相对更为科学、正确的,石油主要是以无机生油理论的模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鸡西盆地油气特征,生、储、盖层条件及生储盖层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鸡西盆地油气特征,生、储、盖层条件及生储盖层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6.
许德云 《内江科技》2012,(8):130-131
本文从录井资料入手、分析了所在区块的生烃、储集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中等到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已进入生油生气阶段。油气运移短,近距储集成藏、大面积分布、无明显油水界面、压力异常、储层与源岩接近、低孔特低渗的"连续型油藏"的地质特点。针对性这种情况是,文件中洛阳-伊川盆地储层致密,因此勘探开发应借鉴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勘探应优选找富集区块,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思路与技术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7.
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问题是自然科学领域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石油生成主要是有机生成。本文旨在讨论小行星碰撞对石油成因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南向北发育三排构造带,垂向上划分3个油气成藏组合,随高探1井勘探重大突破,下组合成藏问题受到关注。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南缘燕山期古构造分析、各类型原油在不同构造带和不同成藏组合的分布以及燕山期古构造与烃源岩生油时间的匹配分析,预测下组合勘探方向。(1)燕山期形成了三排构造带下组合的构造雏形,喜山构造运动对燕山古构造进行了加强,喜山期构造运动强化了燕山期古构造并形成了中、上组合构造体。(2)准南发育4套有效烃源岩,其中二叠系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以及白垩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中-西段,古近系烃源岩发育于准南西段。(3)南缘中-西段烃源岩生烃时间与古构造演化过程匹配程度高,南缘西段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燕山期古构造活动时间一致,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4)南缘中段二叠系和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生油时间与第一排构造带燕山期古构造匹配较好,有利于在下组合形成油气藏,上盘地层油气较为富集。根据烃源岩展布规律及古构造演化,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准南西段第二排构造带下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画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大好河山拥有丰富的地质现象,不少堪称世界之奇观(如黄土),因而.这也是一片孕育并诞生地质新理论的土地。如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中国大地构造五大学派和陆相生油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并于新千年之初形成一定声势的“盆”“山”耦合思想.既是大地构造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携手攻关的成果,更是中国地质学家立足于复合大陆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