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1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皮筋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器材之一,既是一种“一物多用”的教学用具,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志物。一、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1.学习蹲踞式起跑时,一些同学在起跑后会上体突然或过早抬起。为纠正这一不足,在起跑线前3~4米处,从低到高距一定距离横拉5根橡皮筋,让练习者从皮筋下面跑过。2.初学跨栏时,用橡皮筋代替栏板,3.在急行跳远教学中,为纠正“起跳角度不当”,在踏跳板前1.5~2米处设置1根橡皮筋,高40~60厘米,起跳后要求学生越过皮筋。4.在跳高中,用皮筋代替横杆作练习,能节省拾、搁杆时间,提高练习密度。5.在铅球学习中,为改进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2.
3.
7月10日下午2点,百度对其企业软件事业部(ES部门)的员工宣布该部门解散,并要求相关员工在当天下午6点之前离开公司,交回笔记本等办公用具,并关闭自己的公司邮箱。  相似文献   
4.
比较国内的报业印刷和商业印刷的印前技术的应用。报业印刷的印前技术应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为了追求技术安全,从而对技术革新过度保守;二是一味追求技术安全.造成设备及应用软件的配置和匹配不够科学、合理;三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用流程去规范作业的意识.仍然停留在”重硬件、轻软件”的意识阶段。  相似文献   
5.
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方法、水平不同的学生、形式多样的教学用具,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拥有更多的选择,但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才是对学生是最有利的、教学效果将最好。  相似文献   
6.
文国珍 《家长》2011,(8):59-60
小刚上小学时,父母告诉他:"你已经上学了,应该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包括学习和生活。"小刚就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检查学习用具。小刚的父母从不检查他的作业内容。小刚背诵课文时,家长也让他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再对照课文,  相似文献   
7.
Zisha [purple clay] teapots are made from natural clay only produced in Yixing, Jiangsu Province, Teapots made from purple clay have greater density than ceramic objects and better ventilation properly than porcelains,Thus, they are recognized as ideal choice for brewing up tea, Yixing's purple clay teapots are not only utensils with practical functions,  相似文献   
8.
水盂,为磨墨时的盛水器皿。宋人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中记载:"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可见,这种文房用具是贮水以供研墨之用,其形状多为圆口,鼓腹,也有象生形。水盂古时称水中丞,最早应出现于三国时期。从三国到南朝,总体变化趋势是从扁平  相似文献   
9.
用金属丝强化铁基粉末冶金零件,能使拉强度和冲击值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其数值。此法成本低,对于扩大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齐英 《黑龙江教育》2000,(10):21-22
《秋天到了》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了秋天的景物特征,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雁南飞”的秋景图。本课教学时间正值深秋季节,学生有亲身体验,所以教学时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大自然,领略秋天的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