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究竟为北洋舰队制定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以往的有关论著,大都认为是“避战保船”。本文认为,甲午中日开战后的一个多月,李鸿章对比中日海军实力,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综观甲午中日海战的全过程,李鸿章在海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未指示过北洋舰队通过“避战”而“保船”。恰恰相反,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主动“出击”、“截击”敌舰队。即使在威海被围,北洋舰队危急存亡之际,李鸿章还数次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和敌舰队“拼死一战”。因此,“避战保船”的不是李鸿章,而是北洋舰队的提督丁汝昌。  相似文献   
2.
最近,人民学出版社作为重大题材作品推出我的新作《海疆英魂——记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并在报上连载,许多读都想知道我是如何寻访邓世昌的后裔的?邓世昌的后裔目前境况如何……等问题。这就要首先谈一下我采访、写作这部书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丹东市以东的鸭绿江入海口外,黄海北部的海域中镶嵌着一块弹丸绿地,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大鹿岛。大鹿岛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月亮湾海滩,长约3 000米,海岸凹陷,两侧有两座山峰突起,挡住远方的海浪,使海水看上去是那样的温柔。金色的海砂,干净而又细腻,背靠的群峰,郁郁葱葱。淡蓝的苍穹,深蓝的森林,红蓝相间的屋顶,加上外海点点的渔船,简直是一幅壮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于“洋务运动破产终结的标志是甲午海战惨败”这一教材定论一直存有疑惑,半年来,通过广泛查阅,认为洋务非但未因战败而“彻底”破产,相反在总结教训、饱受刺激的同时,运动呈深化、扩大的趋势。获得全面、广泛的发展。其以甲午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伴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终结。  相似文献   
5.
《藤野先生》一文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与解读五花八门,多有奇葩。我教这篇文章也至少五遍以上了,每次的认识与见解都有所变化,特别是"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一段让我几番嚼读,常觉得能够温故知新,产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感觉。"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一句话,我最初觉得它是很平淡,没有什么特别意味的句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3,(1):38-40
9月是孩子们入学的时候,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刚参加完儿子的入学家长会,她听到校长演讲中日学校怎样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考题是:甲午海战是哪年发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然后老师会总结5点,让学生背熟,少答一点扣分。日本则会考学生:了解了甲午海战的历史之后,你认为日中之间还会有战争吗?谁会赢?你为什么做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王洋 《大观周刊》2012,(51):20-21
爆发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或多或少的的见到这场战争造成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甲午海战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同治中兴的覆没;而日本因为战争所获得的巨额赔款从而加快了其国家近代化的步伐。从此,原本从近代化赛道同一起跑线出发的两个国家,因为甲午海战的失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之路.  相似文献   
8.
刘正 《兰台世界》2012,(16):42-43
19世纪中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政府软弱无能,政治腐朽。马克思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描述为"奇异的悲歌"和"一个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的帝国,必定将被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打垮"[1],而此时的帝国主义正在进行所谓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在短短  相似文献   
9.
<正>400年前即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我国沿海各地。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为实比盗匪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予此名之。可到了近代,人们却将日本侵略者称为"鬼子",何也?话说中日甲午海战前夕,清廷委派一位大臣出使日本。当时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妄想在文化上玷污中国。当记者聚齐之时,日方突然提了一个风马牛不  相似文献   
10.
后窗     
以前看甲午海战,只是悲愤。以为原因在于洋鬼子卖给我们的炮弹装了太多沙子。后来知道甲午海战之前,日本从天皇到百姓节衣缩食购买军舰,而中国慈禧太后把不多的海军军费造了颐和园。有不少研究者一直执着于甲午海战中中国的阵型,认为中国本来可以取胜。我以为这终究不过是捡起芝麻丢西瓜。甲午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