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67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献载体和传递手段的变革,引起了人们对图书馆基本理论、原则的争论,从而产生了“电子图书馆”的概念。本文就“电子图书馆”的概念及其所带来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洪海 《职大学报》2001,12(2):29-31
本文通过对电子计算机的局限性、光计算机的独特优势、量子计算机的巨大潜力的阐述,论述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辅助管理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帮助人们进行管理。它是一个人机联动系统目的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更快、更有效的科学管理。目前它已在各类院校和中小学普及应用,展现出非凡的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02,(4):1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跟上首都现代化发展步伐",是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强劲推动下,正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从殷商甲骨、秦汉简牍到近现代声像档案,档案载体已出现过若干次换代和更新.但是,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社会记录信息、承载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和开发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纸张产生以来,是近现代档案学理论诞生以来,文书、档案工作领域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标准制度、基本理论乃至思维观念.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摄影理念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哲 《军事记者》2008,(7):55-56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的应用,是新闻摄影的一次革命。数码照相机、图像扫描仪、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新闻摄影实践中的应用,将传统摄影的化学成像过程变成了崭新的物理成像过程,由此引发了一场与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成像系统截然不同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1问题 近些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煤炭企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由此而生成的电子件逐步成为企业档案的主要部分之一,电子件以其载体和载体与信息结合方式的特殊性使其档案保护出现许多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如何做好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已成为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任务,下面就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炜 《湖北档案》2005,(1):28-29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过去用纸墨照像等形成和传递的件以及图书、图纸图像、献资料、商业信息等都可以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由此而产生了电子公、电子图书、电子图形、图像、电子献资料等电子件。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件经收集整理归档后即形成电子档案。这种不同于传统纸质的档案,因其自身的个性特点,在司法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就其法律效力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燕华 《重庆档案》2005,(4):15-17
近几年.电子信息技术取得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渐趋完善,政府部门使用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代替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文、来往函件,许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办结,文件从产生到处理结案几乎可以不使用纸和笔.随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信息技术产业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  相似文献   
10.
50年前,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了加速科学发展的四项紧急措施(又称为六项,其中包括当时未公开的两项国防任务),即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根据《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我国开始了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工作。1956年9月,第一个正式的大学资格“计算机训练班”在北京成立。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历史由此始。20年前,1986年8月25日11时11分24秒,通过在北京的710所的一台IBM-PC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吴为民教授登录到西欧中心VXCERN王淑琴的账户上,向位于日内瓦的Steinberger(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ALEPH合作组发言人)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而建立了北京至CERN(欧洲核子中心)的560比特/秒的网络连接,可以交换电子邮件和文件。中国的网络历史由此始。尊重历史,回忆历史,为的是更好地发展。为此,本刊寻访相关的历史见证人,回顾点点滴滴的片断,为我们讲述尘封的往事,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回忆,回忆计算机网络的流金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