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里,学生兴高采烈地做着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这是一个经受过多次检验的实验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一切实验现象在教师的预料中,接电源正极的电极析出刺激性、黄绿色的气体,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呈蓝色,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氯气;接电源负极的电极析出金黄色的金属,推测可知是铜。  相似文献   
2.
在上一讲中,我们知道了电池是如何被发明的,我用非化学的语言简单地解释了电池的工作原理.今天,我再给出一个化学上的解释.说说氧化还原反应在种种化学反应当中,有一类叫做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简单,一种材料被氧化了,就是这种材料失去了电子;一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原电池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但由于它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难点知识,同时涉及到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所  相似文献   
4.
对使用不同电解液的电池的循环性能、高温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表明:电解液[LiPF6+EC+DMC+PC+EA(质量比23:65:70:10:16)+添加剂(VC:1,3-PS:UTFSI=4:3:5)]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第450次循环时,容量保持率达到98.4%,第1000次循环时,容量保持率达到81.8%.此外该类电解液高温性能也比较优异,1C充放高温60℃循环360次其循环电量保持率仍达80%.  相似文献   
5.
库仑滴定法(文中简称库仑法)为入厂燃煤全硫检测试验中的快速、简捷方法.但该法因测定结果偏低,须予以纠正;为确保电解所耗电量用于碘,其电解液中尚须置入冰乙酸.为此,本文对上述有关问题予以论述,文中重点阐明滴定1mg硫的消耗电量;电解液中OH-离子的电极电势与电解液pH值的关系;置入冰乙酸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镁合金耐腐蚀性能,采用正交试验对镁合金环保型阳极氧化电解液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的电解液组成,并通过全浸试验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检测手段研究膜层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镁合金经组成为50g/L氢氧化钠、100 g/L硼酸钠、20 g/L硅酸钠的电解液氧化后,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光滑、平整、致密性好,腐蚀电位提高75 mV左右,耐腐蚀性能提高45%左右,对镁合金基体有良好的防护性.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以及早些版本教材,在介绍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时,都是说"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对"电解质溶液也适用",我们一般是这样理解的:把两个电极插入电解液中,则电路的电流 I 与电极间的电压己,成正比,与电解液的电阻 R 成反比.这样理解对不对?下面看一个试验.笔者做了一个实验,用 NaCI 溶液做电解液,用  相似文献   
8.
李军  何翔 《中国科技信息》2006,(5):123-123,125
通过对不同电解液成分和浓度的选取,制备氧化和着色兼容的微弧氧化膜。不同种类的电解液所得到的微弧氧化膜层颜色也不同,同种体系中的主要成分浓度的不同是影响生成微弧氧化膜速率和颜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必然会引起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变化,要恢复电解后电解质溶液浓度这一问题已成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电化学部分知识的疑难问题,本文利用建立在元素守恒思想之上的"去长补短"的策略将此疑难问题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电解池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和生成产物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如电解池的形状,电极材料及形状,电极间的距离,电解液的浓度,两极间导电溶液的体积和截面积,电解液里存在的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及浓度,以及温度等。同种电极材料,同种电解液,若构成不同的电解池形式,电解产物也就有可能不同。下面以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用铜作阳极、石墨作阴极)为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