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4):103-10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相似文献   
2.
据《文汇报》报道,《萌芽》杂志社在招聘兼职编辑时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面试问答。当该杂志主编、曾挖掘了无数文学新人的新概念之父赵长天问及从100个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30位年轻人你们都在读些什么书时,只有一个人表示读过周作人的书,一个人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书。更有一位应聘者很自豪地说:南派三叔(《盗墓  相似文献   
3.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天堂》(涌泉出版社出版)自今年3月20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将于今年10月出版。《何处是天堂》是根据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者明确指出,因为是小说而非传记,所以历史事实仅仅只是依据,其余均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弗洛拉·特里斯坦是《何处是天堂》中的女主人公。她1803年出生,其时秘鲁尚处于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弗洛拉·特里斯坦的父亲马里亚诺·特里斯坦便是一名出生于秘鲁的西班牙籍海军军官。马里亚…  相似文献   
4.
文学是个球     
互联网上有帖子说.略萨又一次让政治介入了文学.而且跟帖还相当火爆.连美国的主流媒体也大肆渲染。这让我真的很无语,看来.还有很多人对我当初竞选总统一事耿耿于怀。但我并不想解释有关政治的种种.我只是突然想谈谈文学。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巴尔加斯·略萨创作中期的思想、艺术观念变化的原因、轨迹及特点的探究,可以看出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艺术观念,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据《中华读书报》消息,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宣称,目前世界金融危机这样的“重大创伤”,会“大大促进”文学的发展,因而,文学创作的春天已指日可待。巴尔加斯·略萨是在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省的奥苏纳做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7.
狄青 《世界文化》2010,(11):10-11
<正>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获奖。相较于最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而言,略萨的获奖属于不算冷门的"冷门"。说它不算冷门,是因  相似文献   
8.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开创的"结构现实主义"注重在篇章结构和语言结构上进行大胆而成功的试验,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多种层次上立体地反映真实的现实,展示现实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9.
巴尔加斯·略萨既秉承了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观讲述故事 ,又借鉴了多种现代叙事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创作“立体”小说。为此 ,从“植根于现实”、“钟情于讲述故事”和“致力于现代性叙事”三方面 ,逐层递进剖析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小说 ,力求对略萨的小说创作观做一个总体的勾勒。  相似文献   
10.
据《北京青年报》消息,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应邀在中国社科院作题为《一个作家的证词》的演讲,这位75岁的老人,声音洪亮,演讲时不用稿子,兴奋地滔滔不绝。中国作家莫言、阎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