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行为在证据法上的问题,主要是其在诉讼中能否被采纳为证据及其证据的价值问题,也就是它作为证据的可接受性与证据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审视近年来不断披露的冤假错案,不难发现任何一起冤假错案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应当对冤假错案的发生起着重要防范作用的审判环节,却因未能将程序公正的价值根植于法官内心,导致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审判依法独立等原则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无法实现,是一批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根源。需要坚持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三大原则,以求将冤假错案的发生率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3.
司法文明是人类在长期处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法律文化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总和,是文明社会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原则,在促进人权司法保障、防范和纠正冤错案件、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疑罪从无贯彻与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押等现象损害了司法公正,侵蚀了司法权威。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司法文明理念入手,重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取消不合理的考核制度等,为实现疑罪从无创造理性的环境,推动了司法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法律文化,"慎刑"思想是我国法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时期提出的"明德慎罚",成为"慎刑思想"在我国的缘起,经过历代的发展和完善,再创设相关的制度,加以完善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慎刑"思想的指导下,历代多有盛世的时期,古代"慎刑"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慎刑思想的一般概况进行介绍,梳理出慎刑思想的历史演化,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对我国现今的死刑复核和疑罪从无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人权保障的重要武器,被许多国家的刑事立法所采纳,甚至规定为宪法原则。对于法治建设中的中国来说,此项原则更是具有不可争议的重要意义。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让人们看到无罪推定原则的一线曙光,但围绕此条,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议。需要在了解无罪推定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法律中体现该原则的点滴,同时把着重点放在其不完善之处,在立法、司法及诉讼观念方面做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防范刑事冤案的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要充分发挥其在诉讼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岳兔元案为切入点,探究我国刑事冤案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防范刑事冤案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佘祥林案不可避免地成为中国司法史上的标志:疑罪从无、错案纠正、国家赔偿,都因这起案件,渐渐成为惯例,然而对于佘祥林本人,重新适应自由而正常的生活,仍让他措手不及出狱8年,佘祥林还一直梦见自己在监狱里。虽然在白天他从来不想监狱和当年那些事,但一到晚上,梦境就把他拖进了回忆,那些强加给他的11年的黑色记忆,由不得他,如影随身。自由这事儿,让佘祥林烦恼很久了,"人家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什么我会一直梦到自己在监狱里呢?"在监狱时,总是梦想被放出来;真的放出来了,却在梦里把自己又关进笼子……  相似文献   
8.
疑罪从无的基本刑事司法理念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早已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疑罪从无原则理论上的探讨,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应用该原则的论述,揭示疑罪从无原则的理念,探讨疑罪从无原则的应用,提高司法人员运用该原则的能力,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9.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中国法治理念几十年来的变化与进步,有案例,有访谈,倒也精彩。只是到了节目后半段,一个小细节很突兀地“跳”了出来,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0.
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公认的一项国际司法准则,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该原则,但在其中一些方面有所体现。本文从无罪推定原则的起源入手,试分析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该原则的体现与背离,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