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新一代作家白先勇,留学美国著《纽约客》一书,延续了《台北人》的"漂泊"主题,不同于《台北人》的被迫漂泊,《纽约客》中刻画的任务因不能忍受空间焦虑,主动开始异域漂泊之旅。该书描述了他对文化身份认同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美国霸权文化下纽约客们的空间焦虑和文化认同危机,到跨越东西方文化沟壑,构建身心和谐的文化认同局面。  相似文献   
2.
关注小人物的生活及命运,是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之一。白先勇的《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和屠格涅夫的《木木》就是这一类作品。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两个文本的对比阅读,揭示作品中两个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同时也试图探析隐藏在作品背后的不同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以他独具的创作特色引人注目。白先勇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各种色彩鲜明的象征意象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感伤主义情绪,其中,他最偏爱的是调动红色、白色、黑色这三种颜色的视觉效应及其象征内涵来表达深刻意蕴。白先勇作品的这一特点,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4.
白先勇与田纳西·威廉斯在身世和情感经历及由两者所熔铸的创作情怀等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其中,各自对姐姐珍视的宝贵情感使两者不约而同地倾心于对伤残寂寞人物的关注,同性恋的性态倾向使两者在创作中浮现着一种同性恋情结,出身贵族世家则使他们的作品都隐含着一份对逝去美的哀悼。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他们各自的艺术世界也呈现出一些相异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白先勇是台湾六七十年代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小说作品往往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意社会生活。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以一个个生动独特、形神具备的女性形象尤为引人注目。他笔下的女性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中交织呈现,是神圣与黑暗的结合体,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6.
我心飞扬     
曾经读过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一本题为《寂寞的十七岁》的小说,读后不敢相信美好的十七岁会是寂寞无比的。直到我处于这个年龄时,才深深明白个中滋味。对我来说,十七岁也只有寂寞。  相似文献   
7.
大札收阅。 你问: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还较闭塞的情况下,《当代》杂志怎样刊出了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永远的尹雪艳》?兹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小说的语言,总是透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作家屡屡使用含有凄婉、哀怨和衰颓内蕴等冷色调词语,表现了语言风格的冷峻和凄美。小说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善于将审丑纳入审美创造之中;通过一些丑陋的、面目可憎的语言,揭示生活和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东西,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意蕴。丰厚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作品内涵的多向度意义,构成了作品的苍凉诗境,从而诠释了生命情感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的小说因为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刻画而享誉中外,而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中,上海女性则更显得光彩夺目。白先勇以回忆的思维方式将上海这个城市的一些属性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联系起来,刻画了一系列的上海女性,包括旧式的女子、现代都市里的风尘女子以及显赫的世家后代。白先勇正是通过刻画这些女性表达自己的独特思考,使得他的小说在内容和主题上显得更加厚重。  相似文献   
10.
几乎快要忘却的味道再次让我置身另一个世界,我已记不清上次是在什么时候,几滴浓醇的墨在砚台上被细碾,散发出的那一阵阵香。窗外是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窗内的我望着宣纸上"传统"两个笔迹未干的大字,久久不能落款。墨香都去哪儿了,这香气带跑的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无形打击,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本是每个国人应该做到的,可现在却成了少数人的特长;珠算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却也只是被人了解到有这么个东西存在的程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