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错字和别字。错字,是笔画写错,即多写或少写笔画;别字,是同音误用,即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都不同。  相似文献   
2.
英语科技文中省略句的语用功能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文章句式的使用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省略现象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用功能不容忽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大量语料基础上概括出省略句式的四项语用功能,即语篇简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信息焦点凸显和信息焦点对比,并就科技英语文体中省略句的翻译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红光 《初中生》2015,(9):39-41
考点透视 1.朗读节奏.主要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选出用“/”断句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按要求用“/”给句子断句(通常提示断为几处). 2.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和注释中的重要词语;虚词主要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之”“而”“其”“于”“以”“或”“乃”等. 3.翻译句子.所选句子通常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二是含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法特点;三是结构完整,课文注释中进行了翻译. 4.感知主要内容、理清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5.分析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一般以文中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文中事物(景物)有什么特点,直接提问. 6.理解文章运用的写作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7.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能从文中读出自己的见解、感悟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晏志新 《语文天地》2011,(15):13-15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中较为常见的题型,是检测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2011年高考,除北京卷外,其他试卷都对该题型进行了考查,分值从5分到12分不等,以10分居多。对于学生而言,平时积累不足和答题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5.
汉语有大量的主语省略句。本文拟从句法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比汉语主语省略句和对应的英语译文。汉语注重意合,允许主语省略,句间关系隐含。英语注重形合,一般不省略主语,句间关系明示。汉语主语省略句有衔接功能,其英译主要靠词汇手段衔接。翻译主语省略句时,译者应该充分意识到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悬垂修饰语是一种频繁出现的错误。本文从误法学的角度,对此种错误分类进行分析,阐述各类悬垂修饰语的发生根源与改正方法,并提出通过相应的分类练习,从根本上杜绝悬垂修饰语在作文中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康传桂 《新高考》2011,(Z1):91-92
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使句子简洁明快、突出重点,英语中常使用省略句,即将句中的某些成分省略。省略句是高考的考查点之一。请看下面关于省略的高考题例析。  相似文献   
8.
著名翻译家严复说过,翻译三难:曰信、曰达、曰雅。其实,单是一个"信",要落实好亦殊为不易。笔者以为,高考文言翻译考查的着眼点也大多集中于此。而影响"信"的几大要素,归纳起来,多为一字三词四句式。其实,考生做翻译题丢分,并不是整句都不懂,而往往是句中的某些关键字词弄不明白,由此导致整句理解错误。一字三词四句式.就是理解句子的关节点.也常常是文言翻译题的得分点。所谓一字,是指通假字;三词是指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四句式是指高考大纲明示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落实好了这些,也就踩中了得分点。下面  相似文献   
9.
缩略语和省略句的频繁出现形成了外贸英语E-MAIL的一大语言特色.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说明了外贸英语E-MAIL中常见的缩略语和省略句的结构形式,提出了理解和翻译这类简略表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简化成了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英语的简化主要体现在词汇的简化和表达方式的简化两个方面。本对现代英语中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简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