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是大家熟悉的,火能造福人类,然而一旦失去控制,火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燃烧的条件,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燃烧的定义。可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从定义出发说明燃烧是可燃物发生的一种氧化反应,且很剧烈。科学第四册通过白磷燃烧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相似文献   
2.
1一道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的火花在讲《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内容之后,有一个学生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火柴燃烧时,火柴梗头向下,可以燃烧完,而火柴梗头向上却会很快熄灭呢?我给这个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解答:“火柴在燃烧时,火焰对上面未燃着的部分有预热作用,使火柴杆上面的部分达到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两个条件.火柴就能燃烧完全。”  相似文献   
3.
实验创新设计是指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这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深入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改革、提升老师自身教学素质、加强实践的需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呢?现结合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中,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是:如图1,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很容易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与氧气接触。②物质达到着火点。但该实验存在:①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②实验不能说明要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5.
针对2014年沪教版教材中探究不同可燃物具有不同着火点实验的不足,利用铜片的优良导热性能制作了对比不同固体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装置,并重新确定了两种可用于实验的固体可燃物。按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和可燃物进行实验,操作简便、用时较少、现象明显、直观性强、对比性好。  相似文献   
6.
综观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针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各省市命制了大量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兼备的靓题,分析与解答这样的试题,一方面能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把握命题动向.一、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可比性增强;反应装置变开放式装置为封闭装置,生成的P2O5被碱液吸收,防止了环境污染。实验装置见附图。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述及有关火柴方面的知识,教学参考书第一册上给出了安全火柴的配方,火柴头药料有:氯酸钾、硫化锑、胶等;火柴盒侧面涂料有:红磷、硫化锑、玻璃粉、胶液.不言而喻,擦火柴时,必须使火柴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放出足够的热量,将产物和柴杆加热,使温度达到木柴着火点以上才能点燃.今作简单的推算来说明这个问题.查有关文献知,木柴的热容为1.75J·g-1·K-1、密度为0.5g·cm-3,木柴的着火点约在300℃,其它数据参见下表Sb2S3KClO3Sb2O5KClSO2ρ(g·cm-3)…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题是中考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以达到认知的目的,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5(如图1)"白磷水下燃烧"实验.通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只熔化而未燃烧,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即可看到白磷燃烧发出火光.这一实验很好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白磷)、温度(热水)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