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卉同志在《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中国画题款始于汉代之物证——《五瑞图》艺术价值浅析》。文章提出:“《五瑞图》是中国绘画作品中遗留至今最早的比较成熟的题款”,其题款内容记录有误。而且,从汉画遗存史料看,在汉代画上有题款已经很普遍了。笔者通过论述、举例、列表比较等方法,认为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战国中晚期的“楚帛书”才是中国画题款的始祖。从而将中国画始有题款的年代提前到战国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时期,科技、数字、多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际交流方式和意义表达。除了语言,图像、颜色等其他社会符号系统同样也具有社会功能。以Kress & Leeuwen的视觉图像语法理论为基础,妈祖石雕神像为例,尝试对其社会符号学的视觉解读,探究神像所表达的互动意义。从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等方面分析发现,无论是设计者的创意、构思还是具体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效果,都充分体现了妈祖石雕神像丰富的人际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盘瑶神像画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审美上看,它体现了"善"的追求,有着独特的画面意蕴美和形式美,也展现了一个盘瑶人信奉的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同时,盘瑶的神像画也体现了一种与渺茫的大自然、浩瀚的大宇宙相融合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5.
6.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妈祖石雕像的再现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Kress&Leeuwen的视觉图像语法理论,以妈祖石雕神像为例,尝试对妈祖石雕神像进行社会符号学视觉解读,探究神像所表达的再现意义。认为神像上各种模态符号共同建构和表达了妈祖博爱的胸怀,善良的品德,塑造了"和平、勇敢、关爱"的伟大的"海上和平女神"的形象。同时证明那些传统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其他符号系统,同语言符号一样也具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海珑 《文化遗产》2013,(6):123-132
"抓胎的"是豫北地区以塑神像为生的传统艺人,具备相应的艺术技能和师承途径。从文化记忆角度出发,"抓胎的"则为地域社会庙宇神像的专职"记忆传递者",在庙宇重塑中担负着为神像赋形的职能。当下"抓胎的"工作、生活状态面临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并影响神像塑造的艺术质量和记忆传统。论文通过对"抓胎的"群体概观,以及两位"抓胎的"重塑火神像过程的个案分析,来探究地域社会中神话传统的记忆机制。  相似文献   
8.
“Paving lights”, popular in the countryside of Shanghai, is a stunt to pave with rice and colored mineral powders different deity portraits, symbolic patterns and couplets.  相似文献   
9.
湖南东安的石雕神像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以东安的自然环境、重巫敬神的民间习俗为基础,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折射出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是民间艺术家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它不仅反映了民众的观念信仰的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断断续续地把吕天琳诗集《鲜花之侧》(明天出版社,2000年版)读完。这是一本已经出版将近10年的诗集,大致记录了诗人1995年至2000年间5年的生活、思考和感情。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吕天琳诗歌中隐含着一个神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