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展,文学史和思想史逐步纳入到文学研究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断地扩展研究范围的同时,文学空洞化现象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2.
唐宁丽 《现代语文》2010,(12):142-14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许多人都在苦苦寻找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尽管很多语文教师在评语上做了很多尝试,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笔者以为,我们的这些评语,要么是程式化、空洞化,要么就简单化、廉价化,根本没有深入到学生心里。这里,笔者想提醒我们的老师不妨注意这四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努力使考生通过“触摸”或“感受”向现实生活靠拢。然而真实的气息总是缥缈难觅。针对考生中常见的作文通病。本文结合部分考场作文谈谈“平面化”、“空洞化”、“粗糙化”三类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霍小玉是按照男权意识形态塑造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出身、容貌、品性、言行无不体现男性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但霍小玉形象在被男性作家"理想化"的同时其实也在被"空洞化",作者蒋防从男性中心主义出发,在有意无意间漠视霍小玉的自主意识和生命意志,把其塑造成为甘愿为男性牺牲一切的爱情奴隶。霍小玉形象表面的理想性与深层的空洞性一体两面,或许均源于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无知和想象。  相似文献   
5.
大学章程的制定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关涉到多方群体利益的博弈。当前大学章程的制定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力推,各高校都纷纷制定自己大学的章程,且很多高校都将制定自己的大学章程当作是新一轮的政绩工程,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制定的章程就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大学章程出现"千校一面"、"一纸空文",各高校制定出来的章程模式化、空洞化,大多的学校不能在关键的问题上突出大学的特质化。然而,这些困境的出现与章程法治地位的重视、章程主体的确定以及生成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关联。从章程的法治功能的定位、制定主体的确立以及生成模式的完善等三个方面提出走出模式化、空洞化的章程制定困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五大藏区中,迪庆藏区以民族成分多、社会治安稳定而闻名。在此前的研究中,已有一些学者从民族政策的实施、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等方面对迪庆藏区的稳定团结经验进行了概括,但这些研究仍旧只是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并没有追问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历史上,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民族交汇地带,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构起了超越族群与宗教的"地域共同体"。民族识别之后,新的民族身份为人们带来了身份再定义的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是空洞化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伦理规范与情感联结,是地方社会得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深入探讨"迪庆经验",对于理解当代民族政策的困境,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语境下的休闲体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体育的本真是强调自愿、追求自由,而且不能受其他外在世界的干涉和制约,进而从参与的运动项目中体会到愉悦.后现代是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崇尚消费至上.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中的休闲体育为人类建构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性复归,同时加速了社会分化和时尚传播,建构了休闲体育消费的符号化、"空洞化"过程.因此,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休闲体育,正成为我们对抗文化失序与风格杂芜的现实生活的本体依托.  相似文献   
8.
<正>心理学中有一个"火炉法则":把"火炉"烧得红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敢于触摸,它就必烫无疑,不会顾及触摸者的身份,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即处罚,没有下不为例。校规何尝不是学校中的"火炉"呢?大家之所以无视校规这个"火炉",一是因为应试教育之下,学校办学秉持"以分为本"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常常推崇"一俊遮百丑":谁学习成绩好,谁就是学校重点保护对象,并且有单独教师辅导,学校还发放  相似文献   
9.
读者     
《教育》2014,(6):5
正接"地气"的新儿童守则凸显人性关怀文/张立美山东读者17日,扬州梅岭小学西区校发布的"新儿童守则",让许多家长感到耳目一新。"穿短裤和内衣的地方不许别人摸""坏人的秘密需要告诉家人或老师,坏人可以欺骗""自己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等条例,都是根据孩子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编写的,这些条文孩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很接"地气"。(2014年2月18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0.
费秀壮 《上海教育》2006,(3B):56-57
德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从理论上说,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可供进行德育的时机和条件也无处不在,但是如何使德育工作不停留于口头的说教,避免出现教条化、形式化、空洞化,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明确地寻找到德育工作的客观载体,紧紧地把握住这个载体,进行扎扎实实的工作。可供运用的载体固然是丰富的、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学校来说,最基本的一个方面是立足本校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