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7篇
科学研究   7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从文化、心理、个性的角度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陶渊明与苏东坡饮酒的异同。首先 ,他们都重视以酒为咀嚼生活的媒介 ;其次 ,他们都重视饮酒时的细微心理感受 ;再次 ,由于饮酒中历史感的表现不同 ,产生了不同的审美风貌 :一个显得异常深厚 ,一个显得逸气纵横 ;另外 ,由于渊明和东坡对出处尺度把握之参差 ,源于儒道在二人思想结构的比例的相异性 ,造成渊明与东坡在饮酒上的情感和意蕴的向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是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中较为著名的一首,主要是写一种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千百年来传唱不绝,透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味。历来人们对它的品味也多以“悠然”着手,言人之悠然超脱。苏轼  相似文献   
3.
4.
传说在很久以前,吝先生到城里办事,半路上遇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挺投机,便结交为友。分手时,两人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饮酒赏月。约定好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个人都十分小气,不肯花一分钱。中秋节两人按约准时到了乌有山子虚亭。相互之间面面相觑,见对方都是空手而来。  相似文献   
5.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就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艺术关系的深化,更赋予了他的田园诗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风格。而诗人的纯正心地,贵真秉性和出语的自然,使得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这已为人们所共知。但如果说叶圣陶还是一位出名的"酒会"会长,那恐怕就鲜为人知了。文友酒会。三十年代,叶圣陶在上海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时,其同仁中不乏好酒者。  相似文献   
7.
围炉夜读     
1月1日 晴 已是黄昏,天上飘起了小雪,便禁不住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真是别有情韵,我不会饮酒,便只好围炉捧读了。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饮酒诗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时期的饮酒诗,思想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各个时期的饮酒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矛盾,总体上展示了诗人的心灵历程,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诗人思想发展线索,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酒文化在我国渊源流长,汉画中反映汉代酒文化的画像甚多,主要画像有酿酒、沽酒、饮酒等,出现在画像中的常用酒具有壶、樽、卣、勺、耳杯等。酒令的种类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的用途主要可分为自娱、待客、祭祖祀神以及逐疫驱鬼数种。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