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4702篇
科学研究   442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356篇
综合类   156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5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712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425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形成运算技能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到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对症下药",纠正错误,对学生加强思维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
寒山飞虹 《武当》2003,(2):28-29
纵观今日武当拳功理功法的研究,大致走向远未能完全脱出所谓“内家四大楷”之框架,形意远追六合古谱,大成脱胎而立;太极走出家门,愈演愈繁;八卦老树新华,多有点缀;通背未溯宗本,独步武林;一套“太乙五行”压轴,“松溪”独秘,“自然”有继,“三丰”弘阐,“铁松”高倨,“太乙”藏隐……。武当武术已走出了  相似文献   
3.
吴文翰 《精武》2004,(8):34-35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武派太极拳是这一奇葩园地的精品。 武派太极拳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始人武禹襄,名河清,号廉泉,禹襄是他的字。武禹襄生于清朝嘉庆十  相似文献   
4.
重之悟     
郭晓 《围棋天地》2004,(1):65-65
  相似文献   
5.
张修睦 《精武》2004,(5):34-35
霍梦魁所传武式太极拳为李启轩所传拳架,由李启轩之孙李福荫传于霍梦魁。此拳每势均以“擎、引、松、放”四字为宗旨,要求练就“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发放功夫,充分体现了武禹襄创拳的初衷。  相似文献   
6.
郭树璞 《武当》2009,(2):13-14
武当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秘传于道教内千百余年,近些年才由道教走向社会,流传入民间。千百年来,武当道众以剑为信,精研剑术给武当剑注入了更加斑斓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对武当剑的功理及修炼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逐步推进     
红先胜 1.马四进五 士4进5 2.马五进七 将5平4 3.车四平六 士5进4 4.炮五平六 士4退5 5.兵七平六 士5进4 6.兵六进一 车2平4  相似文献   
8.
图形计数问题往往可运用分类和递推的方法去解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10.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