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急不得     
职业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并没有一个倒计时。每一个中国职教人都应认真体会欲速则不达的内涵,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抑制急的冲动。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走远。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这样写道。这句话值得今天的中国人、中国职教人仔细品味。曾有一项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中国受访者确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加急时代。但因为走得太急,我们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急功近利的大跃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基本内容和存在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了解,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讨了米兰·昆德拉作品中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继承,揭示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以及昆德拉作品中对于生存和人生的深刻关注。  相似文献   
3.
陈娟 《新闻爱好者》2011,(19):31-32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地市级晚报新闻在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写作手法、版面设计等各方面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行为,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地市级新闻报纸的蓬勃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地市党报社338家,  相似文献   
4.
特雷莎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是"重"的代言人,其复杂的内心,特殊的性格,以及她对于"灵与肉"应当和谐统一的爱情追求,无不使其表现着生命之"重"。而特雷莎的梦境以及她在面对情敌萨宾纳时的服从,都鲜明对应着生命之"轻"。带着"重"的痛苦,特雷莎开始了向"轻"转变,她复杂的情感世界与内心矛盾向生命另一种极端形式变化。借由"轻与重"这生命形态二重性的不断追问与展现,特雷莎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并非完全的田园牧歌式的情爱中觉醒,她经历了一次次的压抑、逃离、挣扎,才真正令自我意识的光芒绽放。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单介绍了有关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内容简单,以此为基础解析了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伦理环境、人物的伦理身份以及伦理线、伦理结。从中可以看出米兰·昆德拉创作情感的复杂性;结合具体伦理环境分析米兰·昆德拉的作品,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体会作者的创作主题、人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独具特色的艺术布局。  相似文献   
6.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昆德拉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状态。  相似文献   
7.
莫言 《考试》2013,(1):1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新书《相遇》在台湾出版时,特意写给台湾读者一封信,他说:"所有我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欧洲,也就是在一个台湾读者所不能嘹解太多的政治与社会状况当中。但我更感幸运能由你们的语言出版,因为一个小说家最深的意图并不在于一个历史状况的描写。对他来说,没有比读者在他的小说中寻找对一个政治制度的批评来得更糟的。吸引小说家的是人,是人的谜,和他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的行为,直到存在迄今未知的面向浮现出来。这就是小说家为什么每每在远离他小说所设定的国家的地方得到最佳的理解。"我不敢说在米兰·昆德拉之前我说过类似的话,尽管我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尽管我不敢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网消息: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另外11位世界级作家11月3日联署声明,抗议捷克媒体对该国出生的大作家米兰·昆德拉充当告密者的指控。签名声援昆德拉的作家中,包括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土耳其  相似文献   
9.
生如夏花     
米兰·昆德拉说过:"青春的罪恶感归结为期待着长大的烦躁不安。"对于这句话最好的注解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该书再现了一个苦闷、彷徨的少年世界,从浓缩后的青春背影引发的是对整个  相似文献   
10.
米兰·昆德拉小说别具一格的形式原型由三个方面构成:神秘的数字“7”、“梦幻般的音乐”、“飘逝的小酒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