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6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期间为了保证“毛主席著作”优先运递,专门印制了“毛主席著作”邮件袋牌。红字,66×38毫米,无代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文中海丝特·白兰与丁姆斯代尔各自罪与罚的探讨,进一步阐释作品主题,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作者的思想体系与创作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3.
评价系统是对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开创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构建评价意义潜势的新时代。《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基于Martin的评价理论和申丹的叙事学理论,通过对《红字》的评价资源和叙述视角分析,旨在探讨评价系统与多视角叙事手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从而为文学作品在叙事视角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理小说的开创者,霍桑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的一生都在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本能在和文明相斗争的过程中细微而深刻的心理变化,对人性深入、透彻的挖掘和探究在他的代表作《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中得到了深刻而形象的呈现,特别是这两部小说中展现了霍桑罪恶与严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6.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红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作品“救赎”主旨的集中体现者。面对罪孽,丁梅斯代尔挣扎于人性与神性的冲突中,最终在上帝恩典的感召下认罪悔过,以生命的代价获得了灵魂的救赎。本文将丁梅斯代尔推向前台,通过剖析其赎罪历程来阐释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红字》女性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惊世之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Hester顽强的生存意识的分析和反叛行为的透视,着意发掘作品中表现出的Hester的女性意识,从而揭示出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霍桑的《红字》来分析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宗教探究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学作品关心的话题;2.文学作品对宗教形象的借鉴与超越;3.文学作品的结构常常反映出宗教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张燕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56-59,66
19世纪纳撒尼尔.霍桑的名著《红字》与20世纪考琳.麦卡洛的畅销小说《荆棘鸟》描写的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爱情,那欲爱而不得的爱情都是在荒野中产生的。荒野不仅是罪恶与危险的渊薮,也是爱欲的伊甸园,那里绽开着文明之花。受到宗教禁锢的主人公海丝特和梅吉在荒野中思索而奋起反抗,并由她们的女儿实现荒野中的梦想。她们的女儿珠儿和朱丝婷是两位作家在现实世界的荒野中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0.
海丝特·白兰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霍桑《红字》中海丝特·白兰的形象,并通过形象分析,探讨作者女权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