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     
  相似文献   
2.
春将至     
过了年,把贺年片整理完毕,就会感到春天即将来临的那种望春的心情抬起头来。翻开年历,方知小寒是一月六日,一月二十一日为大寒。一年中,这时期寒气最为凛冽。实际上日本列岛的北侧正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南半部的天空也多是呈现着欲降白雪的灰色。当然也有时遍洒新春的阳光,却不会持久,灰色天空即刻就会回来,寒气也相随而至,不几天即将降雪吧。  相似文献   
3.
他们说话的态度、语气都变好了。不会打我了。以前,我不想和他们说话,就想玩游戏。我放学回家,他们总是问:‘你做作业了吗?’但现在,妈妈更多的是问:‘今天你在学校过得开心吗?’现在我不孤独了。  相似文献   
4.
从《红楼梦》中的匾额翻译出发,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英译本为基础,主要从语义,语法,民族色彩和美学四个角度比较分析两个译本中存在的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避免或减少这一现象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度、梨     
杨延国 《山东教育》2005,(1):115-115
  相似文献   
6.
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8.
新年来了     
  相似文献   
9.
6月13日,通山县副县长刘红梅一行到九宫山镇督查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县创建工作。在查看了九宫山镇政府机关档案室以及畈中村档案室,听取了镇党委书记阮志刚及镇  相似文献   
10.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被妈妈从床上拖起来:快点起来!今天有客人要来!帮妈妈打扫卫生!谁呀?搞得像真的一样!我很不满地揉着眼睛,昏头昏脑地朝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