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也需要体制机制保障其传承。基于此,长江大学把唱红歌作为大众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营造了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也传承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大众艺术教育的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在树立大学生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三观"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亚玲 《文教资料》2011,(16):98-99
目前,许多高校开展了红色歌曲唱响校园活动,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方式,红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熏陶和精神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就红歌内容表现出的深刻思想内涵和革命精神、音乐形式、显著特色、美学意蕴和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是红色革命精神的艺术文化体现,它指引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强大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功能,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红歌三进"活动,即红歌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将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4.
赵宁 《下一代》2011,(7):28-28
一首红歌就是一面旗帜,参加完《有了共产党就有强大的中国》首唱仪式后,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歌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红歌具有十分丰富的审美特质,正是这种审美特质,点燃了人们今天演唱红歌的满腔激情。中国红歌中最显著的崇高美质和豪迈美质,更是激励今天人们为中华民族振兴而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王婷 《考试周刊》2014,(97):169-170
文章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红歌的多方面教育功能,从红歌融入课堂的可行性和实践途径等方面阐述了"红歌融入"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红歌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不平凡的历史,正是这段历史推动了红歌的发展.红歌的创作与传唱对中国人民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作用于历史的发展.红歌对中国人民不只具有审美和娱乐的作用,它的产生与发展对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国共产党政策方针的普世传播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因为红歌具有这样的特殊作用,所以红歌的自由创作和组织创作都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和中共中央的文件之间,推动并继承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8.
9.
当前网络空间中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用听红歌的方式来抵抗“emo”情绪,并逐渐形成了“emo时听红歌”的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发现“emo时听红歌”现象呈现出了多平台交叉的传播轨迹、“星星之火”的传播样态和内容情感积极正向的话语表征;“emo时听红歌”现象的本质是当代青年的情绪自我疗愈,是其对红歌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动找寻,客观上兼具与消极音乐文化对抗的效果;“emo时听红歌”的功能机理主要源于“磁场论”下的行为自洽、情绪调节下的音乐疗愈和情感体验下的精神鼓舞;“emo时听红歌”圈群面临着组织聚合度不足、群体认同感不足和亚文化产出不足的发展困境。面对“emo时听红歌”现象,应当重视当代青年的情绪需求,不断增强青年对红歌的文化自信,推进红歌文化的守正创新,发挥红色主流音乐文化提升新时代青年精气神的重要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万喃喃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1):63-66+72+98-99
红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基于传播仪式观,探讨高校红歌快闪短视频如何共享爱国信仰和建构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短视频记录大学师生歌唱祖国的政治仪式,通过多重权力保障仪式的合法性从而进行议程设置,以国家政治节日为仪式时间再塑集体记忆,以物理信息场景为仪式空间形成情感能量。短视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国家认同的建构实践,包括用象征符号促进国家政治认同,集体记忆生成国家价值认同,情感动员激发国家形象认同,仪式表演链接公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