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追求是什么?教育要教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现今倡导素质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自主学习意识的和能力。毕竟,当今时代,学习是要伴随人的一生的,否则,很有可能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弃。因此,笔者在生物课上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第十一册习作一要求: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然后写下来。暑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你是不是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施中梁 《当代传播》2000,(3):12-12,37
今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走访大众日报社时,就省委领导活动的报道问题提出“约法三章”.归纳其主要内容:一是对省委领导的讲话在报道中不要说“重要讲话”;二是涉及自己的稿件可以删改,不用告诉;三是对领导赞扬的话无论如何不要写.……  相似文献   
5.
符礼科 《江苏教育》2008,(11):43-44
一、约法三章。有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英语教师,分到一个纪律较差的班级任教。第一堂课,学生先试探性地故意胡乱提问,他给予了热情的解答:学生再试着小声讲话,他仍然微笑着讲课,视而不见;学生胆子大了,开始打闹起来,他客气地请学生遵守纪律,学生胆子更大了。后来,这位老师上课需要班主任坐在教室后面,学生才安分。两年后,他被调到了另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6.
刘邦与汉中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为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曾在咸阳服徭役。秦末,为沛县泗水亭长。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在大泽将他们释放,自匿于芒、砀山泽间。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在沛县聚兵反秦,称沛公。汉王元年(前206)十月入咸阳,灭秦。与秦民约法三章,分兵把关,欲为关中王。十二月,刘邦见项羽40万大军入关,至鸿门谢过,被迫接受封在偏远的汉中,称为汉王(图1)。刘邦以汉中为基地,重用“三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二年三月,发动楚汉战争。五年十二月,围歼楚军于垓下,统一天下,建立汉朝,为帝七载。刘邦即位后,同年五月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图2);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图5);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图4)。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0年笔者踏上了教坛,从此与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2000年笔者成为小学班主任,从此担负起了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14年中,笔者与孩子们一起欢笑,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收获。笔者始终相信:教育能帮助孩子塑造新的人生,只要你努力,你可以做的更好。本文阐述了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对职教工作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设备招标采购及捐赠签字仪式目前在南京举行。江苏省教育厅和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就采购工作“约法三章”:一是“校校通”工程建设不允许向群众和教师集资、向学生摊派。二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安全,设备运输、存放、集成、运行操作要安全,确保工程不出任何安全事故。三是“校校通”工程建设要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电脑及其他硬件设备供货要确保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要确保质量,集成安装调试要确保质量。  相似文献   
9.
今年春天,学生中又掀起了“养蚕热”,他们都把蚕养在纸盒里,带到学校来;为了找桑叶.不惜一切代价。学校怕影响学习,就明文规定不准带蚕到学校。我想:如果学校里禁止养蚕,学生恐怕连上课的时间都在想着家里的蚕宝宝,一样分散精力。不如支持他们养蚕,并约法三章:不能因为找桑叶而忘了做作业;不能在上课时间玩蚕;要写养蚕日记。学生听了,齐呼“理解万岁”.并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凡英 《成才之路》2011,(16):99-I0016
辜鸿铭:这个清末国学大师,在上课之前先和学生约法三章:(一)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致礼;下课后.他先离去,学生再走。(二)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上课检查若背不出,不许坐,要一直站到下课。(三)能受得住约束的听课,受不了的可趁早退堂——如此做法。现在的大学教师一般不会这么做,中学教师一点也不敢这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