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京大见证     
曾海波 《新闻天地》2002,(12):44-47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浙江的“鼠疫”防疫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存灵 《浙江档案》2003,(5):40-40,44
今春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的确闹得国人人心惶惶,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政府防疫能力问题。60年前的浙江大地,也正是鼠疫等病菌横流肆虐,弄得人人自危。不过,那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一群披着白衣大褂,干着与医生天职相反的罪恶活动的恶魔——日军细菌战部队人为制造的灾祸。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是如何进行鼠疫防疫战的,这也许对我们今天的抗“非典”斗争有所借鉴。鼠疫,俗称“黑死病”,又被称为“一号病”,是可怕的烈性传染病。14世纪,这一“黑色疫魔”的足迹曾踏遍了欧洲大地,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占…  相似文献   
3.
日军对浙江的炭疽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韩雯 《浙江档案》2005,(9):18-19
日军在华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细菌战应始于浙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浙江是受细菌战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受害面积最广、受害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留存至今的细菌战档案十分稀少,这给人们的研究和战后诉讼都带来许多的困难.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了8000多份解密开放的日军细菌战档案,在英国等档案馆也发现一些历史文件,这为人们研究这段历史、解开历史疑团、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43年秋。日军在鲁西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鲁西作战”的霍乱细菌战,造成了这一地区霍乱流行,致使数十万无辜百姓感染死亡,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6.
7.
人们常把生化武器比作从潘多拉盒子里释放出来的杀人恶魔。它是指利用生物细菌或化学物质的毒性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生化武器对人、畜还有植被具有极大的杀伤力。长期以来,善良的人们对它深恶痛绝,然而生化武器至今仍有禁难止,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黑色死亡”横扫欧洲 生化武器被用作战争手段可谓由来已久。历史上最典型的一次生物战战例发生在欧洲。公元1346年,鞑靼人发兵围攻欧洲重要的贸易港口城市卡发城,结果遭遇了城内热那亚人的顽强抵抗,鞑靼人三年久攻不下。这时亚洲发生的鼠疫被商人带到了此地…  相似文献   
8.
在沂蒙老区有这样一位政协干部,他不恋权位,痴迷文史,在研究地方革命战争史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反映侵华日军实施鲁西细菌战绝密档案的蛛丝马迹.于是,他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自费进行了深入细致、艰苦卓绝的调查研究.历时10余年,终于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细菌战的重重黑幕,石破天惊地向国际社会公布了侵华日军在鲁西细菌战中惨绝人寰屠杀中国平民42.7万人的人间暴行.从而,引发了国内外史学界的"九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挖掘历史档案,满洲医科大学与日军细菌战关系问题是一个目前学术界尚无深入研究的课题。医疗卫生资源对日本侵华战争究竟有什么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对侵华日军细菌战有什么价值?考证满洲医科大学师生成为细菌武器研究和制造的核心力量、活体解剖、人活体细菌实验、撰写论文、利用人活体制作标本、向我居民区投放细菌武器等事实,目的是说明满洲医科大学以其医学技术资源积极为细菌战服务历史必然性,揭露其一贯推崇的利用医学普及"社会文明"办学宗旨的欺骗性,证明满洲医科大学是侵华日军细菌部队输送细菌研究骨干力量的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0.
二战时期一大批在731等细菌部队从事细菌战研究、开发并使用的医学人员(战犯),在战后不仅未受到任何惩处和追究,而且在日本社会各领域都担任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