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国遭到外敌入侵,形势万分危机。国王出榜,招纳壮士,以救国难。当时在招贤榜上,最让人眼热的就要数御厨了。试想,这御厨不必沙场厮杀,只是躲进国王的大帐里,平安的同时还能与国王共享山珍海味。于是乎,全国  相似文献   
2.
芒刺在背     
1.汉代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操有废立皇帝大权,威势很重。2.昭帝二十一岁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群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做皇位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斗鸡弄狗,在宫嫔居住的掖庭寻欢作乐,与昭帝宫人淫乱不止。  相似文献   
3.
品悟经典     
<正>人性有一个弱点,尤其是年少气盛,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老子用心良苦,告诫我们:人在敢作敢为的时候不能不小心谨慎啊!智人智语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见《老子》第73章)白话译文勇于敢就遭遇杀害,勇于不敢会活得无恙。故事解读"勇于敢"与"勇于不敢"同学们读老子的这句名言时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会提出疑问:"勇于不敢",既然有"勇"怎么又"不敢"呢?"勇于敢则杀",那"勇敢"还要不要呢?  相似文献   
4.
先回顾了猪山群臣上醻刻石年代"赵武灵王说"的提出和历来驳辨情况,然后从史籍记载和出土文物两方面论证了战国时期各国尤其是赵国的纪年实况,群臣为何要在赵武灵王廿二年八月丙寅为其上醻并刻石纪盛?刻石文字与春秋战国书体的比较,"赵惠文王说"难以成立,以及信宫与"群臣上醻此石北"的关系,从而确立了"赵武灵王说"。在论证过程中,还解开了赵武灵王出生年月日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5.
正春秋时,晋平公意图雄霸中原,打算从齐国下手,于是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假借访问之机探听虚实。宴会过程中,齐景公不敢怠慢,满面堆笑,频频向范昭劝酒。范昭见自己受到如此的厚待,露出得意的神色。范昭对齐景公说:"请把君王的酒杯借我用一用。"齐景公马上吩咐左右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范昭端起齐景公的酒杯一饮而尽,得意洋洋地扫视着齐国群臣。  相似文献   
6.
齐晓茹 《保定师专学报》1999,12(3):78-78,100
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史记·陈丞相世家》中“主臣”二字的含义应该是“掌管群臣”,交索注释“恭敬惶恐之词”,有悖原精神。  相似文献   
7.
群臣上醻刻石自清朝道光年间发现以来,年代问题便成为学者们探索的重点,先后提出了六种主要看法,刘位坦主张的赵王遂二十二年、汉文帝后元六年说逐渐为学界多数人所认同,成为主流认识。为了解刘位坦主张的源流变迁,先移录珍贵而学界稀见的刘位坦跋文,以明其主张的源头所在。然后考察赵之谦、俞樾、陆增祥、徐森玉等人的说法,以观察其流变发展。再收集、归纳50年来新发现的与群臣上醻刻石相关的简牍、石刻、铜器铭文、封泥印章等新资料,以扩展其资料范围,补充其新证据,以见刘位坦主张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鹿鸣》考     
《鹿鸣》是周王朝许多仪式的乐歌。《毛诗序》认为它是宴请群臣嘉宾的诗歌。孔颖达认为群臣就是嘉宾 ,故这首诗歌是为宴请群臣而作。后世学者多从之。笔者认为此诗本是聘礼中燕飨聘问使者的乐歌 ,后来才应用到其他燕飨礼仪中。  相似文献   
9.
群臣上醻刻石是一座与山连体的西汉摩崖刻石,千百年来未曾移动。但自道光年间发现以来,除沈涛和一些准确记载群臣上醻刻石地理位置者外,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地理位置记载。归纳起来,有刻石所在不详、在直隶永平县、在永平县娄山、在河北卢龙县、在河北广平县、在广平县的山上、在永年县娄山、在永年县临洺关堵山八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产生讹误的具体原因,又有其共性原因,如:因字形相近地名相似而误,难以避免的知识局限所致,缺乏亲临实地的考察,抄录误删或遗漏而误,编校书籍如秋风扫落叶旋扫旋生使然,等。群臣上醻刻石准确的地理位置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永合会镇吴庄村北的朱山绝顶。  相似文献   
10.
张融骑瘦马     
宋太祖时期,有一位叫张融的文官,虽然长相丑陋,行为不羁,但头脑聪明,说话做事得体而机智,又很有才能,因此深得宋太祖赵匡胤的喜爱。有一次,赵匡胤在召见群臣的时候,一时兴起,当着众人的面许诺张融,要封他做司徒长史。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张融自然非常高兴。可是不久,张融却很郁闷,原来赵匡胤把自己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封张融做司徒长史的公文迟迟没有下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