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最珍贵的是这样一些经典,它们虽然足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却以其涵盖面的广阔性、思每的深邃性,而具有了一种永恒的超越性:它们所思考的是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是各时代人类所始终关心的问题。它们讨论这些不朽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胡昌方 《军事记者》2006,(11):67-67
“站着写作”著名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治学态度十分严谨。《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曾修改了30多遍,直到他认为简洁明了为止。《老人与海》的手稿,也修改了近200遍才放心地拿去付印。有位记者问海明威:“你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简洁?”他回答说:“我的秘诀很简单。我是站着写作,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他解释说: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自己把文章写得言简意赅,免得读者费时读我的文章。“愿做中间派”当年,陈毅同志在与一些报刊接触中,平易近人,十分谦逊。他每次寄稿总是要求编辑严格地“按质论处”,不以“官职…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不重在描述故事,重在揭示哲理,故事、人物都充满象征意味.文本中的桑地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命运乖戾的渔夫,但在作品的象征层面则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教学设计时根据以人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原则,按照"自读-解读-悟读"的环节,以悟读为重点,并以微写作的形式为硬汉"桑地亚哥"拟一则颁奖词,达到以读促写,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孤独贫穷的老人出海捕鱼,历尽千辛万苦,但始终没有收获。老人没有放弃,终于,他钓上了一条大鱼,可最后还是变得一无所有……这就是《老人与海》的故事。阅读着《老人与海》,我被桑提亚哥老人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深深感动了。一位老人因为心中有目标、有梦想,所以他才能保持着那种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豁达大度  相似文献   
5.
王梓达 《考试周刊》2014,(72):21-22
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文学作品中两颗闪亮的星星,作品都以大海为题材,其主人公都被赋予英雄主义的文化使命,并共同体现两位作家振臂高呼的人生主题。其中《海上劳工》重点歌颂了劳动者勤劳勇敢、感悟纯洁高尚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优秀品质,在形式上迎合了人们对海洋题材和异国情调的兴趣,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老人与海》,重点写一个老渔夫在漫长而艰难的生活道路上,他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甚至难免有垂头丧气的时候,但他最终能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凝聚起来,表现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同样体现作者一种浪漫的情怀。从这一点上看,两部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特别是两位主人公,他们就是崇高完美的人的象征,两位作家均把他们作为伟大人类的代表加以赞颂,因此,他们的斗争精神被赋予诗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摔倒时,你是选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还是拍拍灰尘,站起来?你坚强么?你会因为一点小事哭鼻子么?会害怕黑夜么?会因为一点小伤就小题大做么?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老人与海》这本书将教会你坚强. 《老人与海》中刻画出一个在艰难的环境下与大海搏斗、奋力生存的老渔夫.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老人并没有放弃,仍然选择了出海捕鱼.在现实中,我们能坚持做到么?很多同学面对挫折就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和那已经“一无所有”的老渔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挫折,什么才是困难.当然他也不会知道什么才是成功,什么才是喜悦.  相似文献   
7.
刘泽江 《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33-34,6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对抗,更多的则是从悲剧性的视角去审视和表现人类的生存、命运与环境的冲突。作家用他的世界观对人类进行了人道主义的审视、评价与批判,潜藏着作家对自然、人类、社会诸种关系的深沉忧患和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解读《老人与海》的悲剧美与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个英勇奋战的失败者。他在大海上与厄运顽强搏斗,最后的战利品却是一副残剩的鱼骨,这种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将悲剧色彩推向高潮。悲剧艺术,实际上就是拿被毁灭的美给人看,美的规律就此产生,因而其感染力是强烈的、长久的。然而,圣地亚哥的自信、勇气、力量和尊严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崇高美由此产生。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倒,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的必然的胜利。《老人与海》特殊审美魅力就在于由悲剧美超越到了崇高美。  相似文献   
9.
10.
读了《贝多芬传》,我们会被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的精神所鼓舞;读了《老人与海》,我们会被老渔夫“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豪情所震撼……是啊,一本好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阅读的乐趣,更能催人奋进,引人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