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爸爸,我是公主吗?""是的,亲爱的,你是爸爸心中最漂亮的公主。"在每个父亲的眼中,女儿无疑是这个世界最漂亮的公主,保护她的快乐与幸福,是父亲不会犹豫的努力。耶利米·希顿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普通的男人,工作收入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骄傲的男性,因为他是一个女儿的父亲。尽管每天工作劳累,但陪伴女儿,是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在希顿看来,与女儿艾米丽在一起的时光总是快乐的,也许简单,也许无聊,但却是世间最柔软的温暖。在艾米丽很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王红玫 《现代语文》2015,(3):124-128
朱维之是当代文学翻译家,比较文学大师。基督教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以及他对宗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从文学角度出发,朱维之发现了《耶利米哀歌》与屈原《九歌》之间的"文学姻缘"。基于二者间的相似,并以前人"以诗译诗"的历史为鉴,朱维之运用翻译再创造策略,用九歌体翻译哀歌,成功再现了哀歌的风格、内容及其中所含诗歌意象,很好地传达了哀歌的文学价值。基于此,朱维之的译本相对《圣经》中文和合本及李荣芳的骚体哀歌都有着优越之处。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揭示了朱维之的翻译思想和审美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当6岁的小艾米莉问她的爸爸耶利米·希顿,自己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公主时,像大多数爸爸那样,耶利米感到自己不忍心说“不”。但耶利米认为,即便是一个浪漫的诺言,也一定要兑现,不是兑现其比喻意义,而是兑现其现实意义。做公主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当国王的爸爸。可希顿一家生活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爸爸最多只能当上总统。所以,耶利米决定走出家门,建  相似文献   
4.
五、我被上帝强迫"救赎"了虽然我的生活近乎快乐幸福,但也有小的摩擦时时刻刻不断发生。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我交换学习中的一大挑战。这天一放学,牧师就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关起门,一副神秘的样子:"大为,你相信上帝的存在吗?"我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牧师说:"我不是强迫你相信,你有你自己的观点,相信和不相信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不会过多干涉。""我觉得我相信科学。"我回答说。"没错,我们也是相信科学的。但是你想一想,是上帝创造了这一切,自然他也就赋予了人类探究科学的力  相似文献   
5.
我来自北京,现在就读于美国纽南基督学校(Newnan ChristianSchool),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纽南市。该校是纽南最古老的学校,1975年建校,已有37年历史。学校并不大,学生只有二十几个,学校老师至多10个。学校课程丰富,文理兼顾,除了有自然科学、化学、物理、数学,也有文学、历史、英语语法、英语文法课,还有艺术、打字、音乐、话剧课。纽南市是靠近亚特兰大的一座城市,学校隶属于Bible Baptist Church(圣经浸礼教堂),教堂牧师就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又是我们的文学老师,还是美国历史老师,身兼数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让学生意识到勤奋刻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鲁迅早年文章《摩罗诗力说》的题目英译入手,探讨“摩罗诗人”的本质,提出“摩罗诗人”是“贵族反叛者”的代表,其建设性与破坏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共存,而鲁迅的思想发展历程也是从“摩罗诗人”逐渐走向“平民革命者”的历程。本文认为,鲁迅所谓的“摩罗诗”类似于控诉社会积习流弊,召唤改革、革命的《耶利米哀歌》,而作于清末的《摩罗诗力说》也可以看作是一篇鲁迅的《耶利米哀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