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黄堃 《成才之路》2011,(1):95-I0024
睡觉时也可以背单词?这并不是痴人说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入睡前学习的单词,会在睡眠中被大脑有关部位强化记忆。醒生反而比刚学完时记得更清楚。研究人员还首次实时监测到“睡眠中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罗敏 《广东教育》2011,(12):52-52
传统的英语学习模式具体表现在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条分缕析,忽视对实际语言能力的运用。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做习题,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极大地泯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4.
背单词是很多中国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词汇的方法。中国学生依赖死记硬背来掌握英语词汇有其文化、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背单词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已经证明是有用和有效的,但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学会和掌握其他的词汇学习策略,来扩大词汇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践,我感到将词汇放入一定的句子中,结合句意来记忆单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既有助于记住单词本身的拼写和拼读,又可以熟悉词义、词性、用法和搭配,比单独背单词效果更好。李阳认为:“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单位是句子”,“在句子中掌握的单词是有生命力的单词”。的确,单个的单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表达完整意思的,但很多情况下却会引来歧义。例如,英语中的rice可译为稻、米、饭等。如果用“饭”这个意思来译词,学生很可能会拿rice去与有关的动词连用表示吃早饭、吃午饭等,而早餐、  相似文献   
6.
吴樱 《成才之路》2009,(28):79-79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是很多学生问了千百次的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现实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复杂、难以回答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上存在着误区,直接影响着英语口语的学习效率。光靠机械性的背单词,就会学好英语口语吗?中国人学英语,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单词,甚至有人以能背出一本词典为荣。但是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的运用却是活的.机械的理解会造成很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学英语首先要过的是单词关,但背单词是一件特别乏味、单调的事情,所以背单词也成为基础较差学生极为头痛的事情。许多专家建议单词要在句子中背,句子应在段落中记,而段落要放在文章里想,就是强调不应该孤立背单词,而要把它们放在情境中去记忆。笔者偶然在一次欣赏经典英文电影的同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为何不把单词、短语放在电影台词中背呢?  相似文献   
8.
学英语如同搞建筑,语法是水泥浇筑的框架,是固定的,而单词则是那一块块的砖。大厦是否能盖好取决于砖的数量是否够多,也就是单词量是否够用。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不好英语,主要原因不是语法掌握得不好而是懒于背单词。如何记住单词成了现在中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最大困难。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记住单词,是我这些年教学追求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
余薇娜 《考试周刊》2012,(67):118-119
一说到学习英语,有些学生马上就想到三个字“背单词”:而说到背单词,惯常做法就是四个字——“死记硬背”,学生就像可怜的小鸭子,伸长了脖子等着一个个单词被填进来。所以,大部分学生,包括很多英语英语爱好者,对背单词可以说是深恶痛绝.这严重影响了大家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如果只是让他们一味机械地背单词,他们对英语的喜爱就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一、注意词的积累 词汇量是口语交流的基石。单词的积累,要利用记忆的最佳时机,如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应抽出十几分钟记忆单词,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背过的单词要注意复习,提倡使用循环法复习单词,使单词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加强记忆。还可用闭眼“过电影”的方法,借助回忆强化记忆。更提倡在句中记单词,这更接近口语表达,能在交谈时不加思索地恰当运用,达到积累(背单词)与输出(说)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