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一疗程。结果: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脑梗死不仅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也是我国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因此,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水平迫在眉睫,笔者就近年来脑梗死临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概念、分型、发生率、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测指标等方面的进展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王贞 《考试周刊》2015,(21):131-132
目的 探讨舒血宁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予以舒血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4%,比对照组8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治疗脑梗死具有明显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167例,随机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加以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测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2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对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了系统的评价。方法:在维普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MIS)、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了相关的文献,根据Meta分析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并按照Jadad质量评分的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分析和信息提取,利用软件RevMan 5.1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了21项相关研究,治愈率Meta分析的结果为:χ2=24.75,df=20,I2=19%,对合并效应量进行估计:OR=1.72,95%CI(1.45,2.05),显著性检测显示:Z=6.19(P0.00001),漏斗图表现偏倚;有效率Meta分析的结果为:χ2=12.70,df=20,I2=0%,对合并效应量进行估计:OR=3.59,95%CI(2.87,4.48),显著性检测显示:Z=11.55(P0.00001),漏斗图表现偏倚。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是有效的,并且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后脑组织软化、坏死而导致部分脑功能、高级智能活动受到影响,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本组观察高压氧配合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脑梗死急性发作有关的触发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突发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近期感染OR=7.52,TIA的OR=2.11,情绪波动OR=1.59和预防性治疗OR=0.15与脑梗死猝发有关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期感染、TIA、情绪波动是触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防性治疗则是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