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素芳 《双语学习》2007,(9M):171-172,174
“时”是有关动词的语法范畴,是表达时间区别的动词形式。“时”表明动作在时间轴线上的位置,主要有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时间标识。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和法语和汉语,三者在时态变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三种语言的现在时态不仅表示现在发生的动作,它的时间观念还可以上下延伸,表示过去和将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英国、法国、韩国等三国先进的农民教育和培训的经验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从政府立法扶持、政策长期稳定性、经费来源渠道、培训主体及办学形式等几个方面反思我国的农民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装备陈旧、战略战术落后、外交失误以及英法宣而不战等方面分析了波兰迅速败亡的原因 ,提出波兰失败除了难以克服的客观原因外 ,还有深刻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同质文明的英法政治哲学存在很大的差异。英国重视传统和经验,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做出相应调整,尊重传统和实用主义并重;法国在绝对善恶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更为极端的政治哲学,重视对抽象理念的研究。这两种迥异的政治哲学对各自的历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将这种政治哲学的理念带到了各自的殖民地。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更是这两种政治哲学差异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的对外关系也是历年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如近现代美国与世界各大国的外交关系,包括中国学者关注的中美外交关系也是热点话题。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在1789—1814年间,新生的美国政权与当时世界强国英国、法国的风云变幻的外交关系,稚嫩的美国是怎样保护新生政权、避免战争,为国家创造和平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中的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的,一般来说,在同一个职业部门,不发达地区所支付的工资和薪金较低,每单位产出所产生的当地收入较少,而且,在不发达地区,通常在低工资部门就职的劳动力所占比例高得多,而且几乎没有高工资部门类的专业性工作。本文拟从国外落后地区研究中提取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很多小语种国家不仅留学费用低廉,而且教学质量上乘。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同学选择去欧洲留学。那么,该如何在众多国家中做出选择呢?  相似文献   
8.
牟丽娜 《教师》2014,(27):95-96
正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每节课都有"课堂总结"这么一个环节,我们一般都把它安排在最后,有时也将它安排在拓展延伸之前,或因为时间关系干脆将它简化。但是,这个环节的存在是不是真的发挥出它的价值了呢?一堂课接近尾声,下课铃响时教师匆忙一问:"学了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然后喊几个学生回答,说完就点头示意其坐下,最后总结一句:"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关于学生总结了什么,教师全盘肯定,有时候说上几句浅显的评语也就过了,但这些总结性的话语相信学生课前就已经会说了,学了这节课后还是这  相似文献   
9.
在东西德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长期以来尤其从70年代起两德经贸关系及人员交往的不断加强,为两德统一的最终实现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后,国际局势的日益缓和及苏美英法的认可支持,为两德统一问题重新提上日程及迅速实现统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背景和条件。两德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和东德人对于西德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向往,是两德统一以东德加入西德的方式很快完成的重要原因。西德科尔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德积极发动“统一攻势”,对苏美英法尤其苏联展开“统一外交”,竭力排除各种内外障碍,为两德统一的实现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英法等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与对立,导致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英法在法西斯侵略扩张面前极力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材仅从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仇视这一角度简单地对英法绥靖政策的原因形成了“祸水东引”的结论,未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更没有根据当时英法两国的国情与社会背景对这一政策的出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