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字千金     
[拼音]yī zì qiān jīn[出处]当是①时,魏②有信陵君③,楚有春申君④,赵有平原君⑤,齐有孟尝君⑥,皆下士⑦喜宾客⑧以相倾⑨。吕不韦⑩以秦之强,  相似文献   
2.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相似文献   
3.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4.
孔立师范大学第二任校长孟轲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大字,并在性本善三字下面加了小黑点,以示强调。第三任校长荀子却唱反调,说:性本恶。从此后,孔孟的粉丝和荀子的粉丝各执一端,吵了几千年。由于荀子说的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很不中听,此后官方就有意封杀荀子,包括他的理论。荀子这个人,我们跟他好像都不太熟。如果不是在中学语文课里有一篇《劝学》,他都快被历史遗忘了。笔者小时候认字不多,总是把这位老先生念作苟子。后来,有人说这人是荀子,就问是卓别林  相似文献   
5.
《史记》载荀卿年五十游齐,关键词在于“游学”,对于“游学”一词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游走宣扬自己的学说”。荀卿的游齐经历与孟尝君的行为有关,其游齐时间当在孟尝君卒年之后,离齐时间在齐王建二年。  相似文献   
6.
研究荀子事迹,大多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和刘向的《荀书序录》,然刘向关于荀子的叙述与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相比较,有不合和可疑之处,还有一些增补内容。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荀子》的成书、编辑以及流传;其次,则针对《荀子》是否能代表荀卿本人思想这个问题之五种观点,比较评述其得失.并不再赘述文本流传的文献学上的问题;而是由思想史的观点,试图阐述刘向、杨惊等人之编纂所带来的思想意义.另外,有鉴于中文学界对《荀子》版本流传至日本之后的过程较不太熟悉的情形,故本文也将叙述《荀子》“台州刊本”东传之后,直到1884年黎庶昌将之重刊于《古逸丛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先秦俗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以师旷为代表的矇瞍,以淳于髡为代表的俳优,皆使用韵语讲述古史、故事或笑话,娱乐君主,伺机讽谏,他们创作了我国最早的俗赋作品——先秦韵诵俗赋。这些韵诵俗赋被经史诸子吸收,使行文摇曳生姿,趣味横生;而荀子、宋玉则将这些韵诵俗赋衍为长篇,提升其思想内涵,并且题以"赋"名,成为中国赋体文学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著录赋家作品,总分为“赋”与“杂赋”两类,其中“赋”类又分三种,即屈原之属、陆贾之属和荀卿之属。此三种之分,前人很少谈及,直至清末民初,章炳麟、刘师培始作明确论说,甚为学界推重。其实章、刘之说并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也有悖历史事实。通过对《汉书·艺文志》义例及有关赋作著录本身的悉心考察,结合汉代赋体创作的众多史料,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汉书·艺文志》“赋”类三种是按品分类编次的,屈原之属为上品,陆贾之属为中品,荀卿之属为下品  相似文献   
10.
孔立师范大学第二任校长孟轲先生在黑板上写下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大字,并在性本善三字下面加了小黑点,以示强调。第三任校长荀子却唱反调,说:性本恶。从此后,孔孟的粉丝和荀子的粉丝各执一端,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