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东汉草书艺术的演变及其精神内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末至东汉中后期,草书体确立,并由为交流而书写的实用工具升华为一种以审美为最高目标的艺术。这一由实用到审美的演变,不仅标志着中国艺术的观念由非自觉到自觉的飞跃,而且蕴涵了东汉士人精神世界中个体生命意识的自觉和艺术精神的萌生。这一变化,与东汉时期社会思潮的兴替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考古及古文字学的研究进展,《说文解字》等古文字权威图书的谬误被逐渐发现.研究调整部分汉字是近期的热点问题。作者试图从简体汉字的简化符号“ / ”与“又/又”等研究入手.考证其由来及其演变情况,力图以小见大。  相似文献   
3.
傅三石是一个本色自然、朴实无华、简单潇洒的人。他立志高远,博得群书,任性发展,擅长草书,榜书。喜欢沉思,喜欢看武术表演、舞蹈表演、花样滑冰、听音乐,喜欢漫天白雪银装素裹,喜欢微风细雨徜徉在原野,领略着人间苍桑;喜欢听声看风,仰观于天,俯嚓于地。  相似文献   
4.
9月1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宋徽宗《瑞鹤图》和《草书千字文》等20余件国宝级书画,在北京新  相似文献   
5.
6.
本刊讯 4月15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的收官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这套邮票的第一图是西晋松江人氏陆机的《平复帖》。“书法之乡、皇帖之地”的松江见证了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复帖》正式登陆“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4月15日,中国邮政正式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系列邮票的收官票《中国古代书法——草书》,这套邮票的第一图是西晋松江人氏陆机的《平复帖》。"书法之乡、皇帖之地"的松江见证了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平复帖》正式登陆"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8.
滇中通海草书大法家阚祯兆在进京会试之前,一直遵循儒家崇儒致仕的理想,并将儒家思想外化成典雅沉着、华美畅达的草书艺术风格。他会‘试落第特别是隐居后崇尚道家,书法风格一变而为洒脱飘逸、平和简静。复出后,其书风愈加体现了一种中正典雅、从容洒脱、雍容华贵、流美畅达的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9.
东汉张芝被后世书家誉为"草圣",其名句"匆匆不暇草书"历来被人称道,后人解释此句时却往往忽略前一句"下笔必为楷则",由此造成多种歧义解释。主要从张芝生活的时代及时人对今草书的认识、草书创作当以"楷则"为要,并非"匆匆不暇",创作过程是复杂的内心修炼过程等几个方面论述"下笔必为楷则"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0.
白阳 《收藏》2001,(10):47-48
张瑞图(1570~1641年),字长公,号二水,福建晋江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负有才气,10余岁即能熟读并抄写《五经》诸子及史书。38岁登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跻身仕宦之列的张瑞图,时运极佳,直到58岁晋升为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