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曹喜军 《教师》2011,(2):95-95
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部位是气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不均,单子叶植物哑铃形保卫细胞的细胞壁厚薄部位的名称没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正> 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环节。比如在“新陈代谢”一章中,所涉及的概念就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同化作用、自养型、异养型、异化作用、需氧型、厌氧型、脂肪、甘油、脂肪酸、肝糖元、肌糖元、水分代谢、矿质代谢、三大物质代谢等。正因为如此,在周美珍所编的《生物教育学》中,对生物学学习活动内容作了3个方面的介绍,分别为: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学习,生物学技能的学习,生物学能力的学习。并强调: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在对新知识中概念的学习和旧知识中概念的复习中,有时我们运用图形的方式,用箭头来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便涉及到概念图。1 何谓概念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观察叶片的结构和探究气孔确实存在的实验设计,在教学中以层层递进的环节安排引导学生形成绿色植物蒸腾作用概念的建构,正确理解蒸腾作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苏教版)的内容,教材要求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认识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使学生清晰地认识"生物圈是一个整体",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珍惜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关注自然及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植物叶的蒸腾作用学生容易理解,而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被太阳灼伤的道理不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课为例,采用巧设情境、任务互动、探索本质、迁移应用等策略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琦 《初中生》2009,(1):91-91
科学家创造了一棵能够模拟蒸腾作用的“树”。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一种内在的毛细管作用,它能把水分从根部向上抽,使水分抵达树木的枝端。合成树看起来不怎么像树,它由水凝胶中两个并列的圆圈组成,上面有均匀分布的模仿植物管道系统的微流通道。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学教材关于“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选取一盆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阔叶植物,用一个不漏气且干燥的透明塑料袋套在几片叶子上,袋口扎紧。对植物浇水后,将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或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塑料袋的内壁上有许多水珠,从而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初中生物学“植物的蒸腾作用”为载体,重点分享了课堂实录及设计意图,同时从基于知识建构的设计结构、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基于技术运用的实验改进等视角对课堂实录进行了分析与思考,为教师探索基于知识建构的教学设计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0.
1 活动课时1课时2 活动目标  2 .1 态度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能对一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和判断 ,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有关的科学事实和知识支持判断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 .2 能力 初步学会选择准备实验材料 ,设计科学实验。2 .3 知识 通过探究了解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3 材料器具透明塑料袋、温度计、盆栽植物 (或插在锥形瓶中的植物枝条 )、凡士林、天平、量筒、绿布条、植物油、红墨水等。4 方法步骤4 .1 情景激疑 一株玉米从苗到结实的一生中 ,大约要吸收 2 0 0千克以上的水 ,大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