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贵州蚕桑业和丝织业的起源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疆蚕桑业发展历史悠久,近代新疆执政者大多倡导蚕桑业,它不仅对少数民族百姓生计有益,促进地方经济繁荣,还可缓解地方财税危机以及人口就业的压力。在时代发展的大前提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势在必行。从长远看,新疆蚕桑业尚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蚕桑养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长期以来,我们都以手工劳作为主,蚕桑机械化水平不高,存在着机具配套水平低、生产批量小、价格偏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把传统的手工劳作用机械化来代替,实现蚕桑养殖机械化是一种趋势,也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桑蚕丝织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的国家,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模式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由于地方偏僻,遵义蚕桑业兴起较晚。清乾隆年间引进的蚕桑业,得益于地方官员的大力倡导以及当地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在此后一百多年问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到清代后期及民国时期,因各种社会主客观方面的不利因素,遵义的桑蚕业走向了衰落。探讨遵义桑蚕业的兴衰史,有助于挖掘黔北悠久的桑蚕文化,对于当前重振遵义蚕桑业具有一定的理论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明 《兰台世界》2013,(19):113-114
<正>湖州是江南地区著名的丝绸产地,早在三国时期湖州所在的"吴"就因为盛产"吴绫"而闻名。宋代伴随着江南地区的开发,湖州蚕桑业获得迅速发展,"湖丝"更是"遍天下"。与蚕桑生产相伴的是蚕农对蚕神祭祀的兴盛,蚕神成为湖州一带蚕农祭祀的最重要神灵。湖州蚕神的传说就是各种传说的结合,传说内容的变化反映出湖州蚕农通过改变蚕神身份的界定,以此来推动湖州民间蚕神信仰向国家祭祀体系融合的过程,通过这  相似文献   
6.
<正>隆阳区蚕桑业历史悠久,栽桑养蚕迄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永昌丝"一度斐声海内外。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研究、产业政策扶持和深加工产品支撑,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产业优势。2001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及"东桑西移"、"浙桑  相似文献   
7.
8.
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宗棠在西北期间,为了给老百姓开利源与解决穿衣问题,曾对甘肃和新疆的蚕桑业进行了一番颇具规模的振兴与开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大力宣传栽桑养蚕的益处;以身作则,带头植桑;普查已有的桑树数量,确定宜桑地城;从浙江引进新的蚕桑品种和养蚕能手,设局教民种桑养蚕等,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很值得总结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期,长江流域的经济作物生产比唐代有所发展。这一方面表现为品种的增加和数量的增大,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的专业化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宋代长江流域诸经济作物中,较为突出的是茶、蚕桑、麻棉和果木业。本文对这些经济作物的生产状况作了初步探讨,并简要分析了经济作物获得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安徽省历届政府积极实施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政策,劝种湖桑,检查蚕种;改良技术,普及知识;注重教育,培养人才;动用军队,保护贸易,为皖省蚕桑业取得优于前后时期的长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过仍存在多重因素,阻滞蚕桑业的快速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