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晚清的地主阶级在面对鸦片战争后国内出现的各种危机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和地位,而不得不调整各项政策、改善国家统治机能等。无论是休则徐、魏源,也无论是曾国藩、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是慈禧,载沣等,他们在各种压力下所提倡的变法、改革等,都在实质上体现了地主阶级的一种被动性,而这种被动性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走向更高级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治的进程是漫长而曲折的,笔者试图从中国法治的百年历史历程中找到近代中国选择法治的被动性。针对目前我国的国情,提出现代中国选择法治的主动性,是现实的需要和理性思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之后,教育在自身的反思中,开始迈向素质教育的新领域。教育开始关注“人”的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毕竞这种转变是带有被动性的,缺乏一种开拓、探求精神,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上则远远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话语”作为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独特角度也并未引起本应有的重视,也因此更有待我们加以探求。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从封闭性学习到合作性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化学分析实验课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分析化学思维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实验步骤,缺乏主动的思考。文章从教师引导、教学内容、课程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的方法,以提高化学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影艺术所特有艺术构成和艺术传达方式,决定它与观众的交流方式.电影艺术是以动态物象性的影像为媒介,以连续不断的电影流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就形成了电影审美感受的被动性,电影审美感知的综合性,电影审美接受的流动性等,电影艺术接受所特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珊 《档案管理》2014,(2):82+90
正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转变作风的规定,改进文风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人民群众强烈呼唤文风、会风、作风的转变。而文字工作既是办公室最基本的服务,也是影响领导思维、领导决策的高层服务,所以,搞文字工作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在为领导当参谋的过程中,从改进文风创作精品抓起,从而转变会风,转变作风,形成实说实干的良好氛围。1创作公文精品,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公文的灵魂。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办公室文字工作就出不了精  相似文献   
8.
1895~1937年,随着通商贸易的日渐增多,华北农村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产活动也纳入了市场体系之中,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密起来。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关系带有自己一些固有的特征,即迟滞性、被动性、不稳定性和农民社会流动的频繁性。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导致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现状,提出了日韩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中的被动性特征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比对研究,提出了针对日韩留学生口语学习的推动性原则和相应教学对策,可作为日韩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