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光中是在反叛传统的诗歌理论,不断吸纳中西诗学观念中有益因素,溶进时代与民族的特性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出时间、空间与人生相协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由于近代学统的断裂,中国法制史主流研究模式偏离了中国自身历史秩序建构的基本原理,进入了"以西范中"的研究误区。中国当代法史学者须本着资源本土化学术自觉,树立自己的精神信仰,从法律移植转向法律"混合",培植法史学科后备人才,创造出中国法制史学科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秦晖 《教育文汇》2007,(5):40-41,43
唐逸先生和吴茵女士编的这本《汉语文化读本》,我觉得编得非常好。 首先我觉得“汉语文化”这个提法很好。老实说,在“文化”这个话题下,我们这里有太多莫名其妙的议论,比如说,有人提出个命题叫做“要现代化,但不是西化”。但什么叫“西化”?我认为现代化当然不是英语化,也不是西餐化,更不是过圣诞节化。但是这些人讲的“不要西化”有一个特别的含义,就是中国人不配或不准享有西方现代公民享有的那些基本权利,也就是自由、民主、法治、宪政、人权,这些现代制度都不能要;而对于英语、西餐、西装什么的这些人倒是觉得无所谓,可以接受,甚至不妨将洋酒洋装奉为时髦,对洋车洋房趋之若鹜。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顾名思义,“西化”应该指西方无论现代与否从古至今一直就有的东西,如英语圣诞西餐西装之类。而“现代化”则是指那些在现代以前(例如在中世纪)即便西方也没有的,而西方以外的其他民族若要进入现代也必须有的那些东西,如宪政民主法治人权之类。这些东西在西方也不是从来就有的,以前他们也没有,是在(近)现代化过程中才有了的。没有这些,西方人还是西方人(中世纪的西方人)。而我们如不了解这些,即便学得满口英语、满腹西餐、一身西装,亦不过鲁迅所谓的假洋鬼子而已,焉得称现代人哉?  相似文献   
4.
5.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受着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目前还未曾探索出根植于自身文化系统的"中国当代艺术精神".文章以<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为线索,叙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可能的出路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殷从建  李建 《体育师友》2009,32(3):33-34
回首4年来的高中体育课改,曾为“推广”、“西化”、“技能”、“体质”、“方式”等方面进行过激烈、深刻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总结。有过争议、有过求同。但给我们体会最深的是要把握一个“度”;相信不管什么改革形式也都应该把握一个“度”。课改给了我们很大想象、施展的空间,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实例。但课堂教学作为课改关键的抓手显得有点形式大于内容。因此我们尝试从“形神六度”入手,来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中“度”的支点,推进课改进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也一定要全球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们有很多人把现代文化跟西洋文化画上了等号,其实这个等号是不能成立的。20世纪30年代那场讨论里面也有很多人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现代化不等于欧化.或者西化。所以有的学者这样讲了.他说科学化、近代化和欧化不是同一个意义。所以我们虽然需要科学化、近代化,但不必欧化。还有学者这样讲.现代化可以包括西化西化却不能包括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学生在用字用词上呈现网络化,粗俗化,西化的现象。语言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提高网民尤其是学生的素质和水准,使他们能运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传媒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  相似文献   
9.
在英译汉中,译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英语的特性移植到汉语里,本文就此西化现象中部分舍简就繁的例子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以来,关于中国画发展道路的争论此起彼伏,主流观点倾向依靠"融合中西"来改造中国画,但换一视角看,中国画只有固守传统民族精神与人文传统、保留本土艺术特质,才可能在系统内得到发展,并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